分享更多
字体:

为何油价下调这么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0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国国债被降级了,国际金价大涨了,国际油价大跌了,这些大家都知道。只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国内的油价为什么还不降?在各种质疑声音下,制定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国家发改委也给出了解释: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

  根据2008年年底开始实行的新定价机制,价格下调的条件是:连续22个工作日,国际市场三地油价移动平均价跌逾4%。让我们来做个计算。上一次国内油价上调是4月7日,当时的WTI(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为110.3美元/桶,布伦特为122.67美元/桶。如果将该价格对比8月8日下午5时的价格,WTI已经足足跌去26.25美元/桶,跌幅高达23.8%,布伦特也跌了13%。而纽约原油期货在此期间的跌幅更大,从113美元/桶到8月9日的最低点76.38美元/桶,跌幅达32.4%。

  不过,即便如此,降价的条件还是没能满足。有专家解释说,根据我国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不是将两个时段的节点单纯比较,而是“22天移动平均价”,就是要比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格。

  看来,问题出在“22天移动平均价”这个神秘的计算方法上。如何简单明了地解释“移动平均价”?即使是伟大的互联网也做不到,而且有关部门也从未公布过。

  事实上,国内油价一直是“涨快跌慢、涨多跌少”。有人统计,自新调价机制实施后,国家发改委一共调整了14次油价,其中上调10次,下调4次;4次累计下调汽油价格780元/吨,而10次累计上调汽油价格3780元/吨。

  国家发改委在解释油价不降时经常会提到,国际油价曾经一路走高,远超4%的调价边界,但“考虑到下游行业承受能力和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相应提高。有关石油企业“按照上游补下游的利益调节机制”,原油价格上涨因素“在企业内部被消化了”。这似乎可以理解为,油价该涨的时候没涨,所以该降的时候也很有可能不降。而消费者也不要郁闷,因为石油企业还替大家承担了不少“压力”,比如他们一直声称炼油业大幅亏损。但令人不解的是,一方面,承担着“压力”和“亏损”的石油企业每年都能上榜“最赚钱公司”;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旗下的不少加油站纷纷自行降价促销。

  有专家指出,国家进口原油方面,我国进口是用先进交易的,而西方国家是协议交易。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成品油进口价是之前国际油价很高的时候的囤积。这也难怪油价难降了!

  又有最新的分析称,最快到25日,成品油将迎来调价窗口,预计降幅为250至300元/吨,折合0.2至0.3元/升。不过,令人担心的是,会不会25日还没到,国际油价开始上涨,调价窗口也就自然关闭了。或许还应该祈祷油价不要降,因为每次降价后紧接着都会迎来更猛烈的上涨。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