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医药进出口形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13:37 来源: 商务部网站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和我国医药内需发展强劲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上半年医药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出口额2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6.62%;进口额131.64亿美元,同比增长45.67%。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市场发展趋势为我国医药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传统优势面临新的挑战,发展方式面临转变,高端市场有待突破,挑战与机遇共存。
一.上半年我国医药贸易主要特点
(一)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上半年,由于欧盟债务危机,美国、欧美经济复苏缓慢,为了消化库存、保持生产,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努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国内市场、新兴国家市场和稳住传统出口市场齐头并进,我国医药出口市场多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截至6月,我对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医药出口增速分别为32.11%、29.49%、27.9%,三个市场合计占我国医药出口比重49.96%,比去年同期下降2.44个百分点。同时,对发达市场出口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医疗器械类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幅达到54.34%,而原料药产品明显放缓,增速为18.93%,低于平均28.63%的平均市场增幅。新兴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我对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医药出口增速分别为44.73%、31.31%、57.38%、53.43%,对上述四个新兴市场出口共计45.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同时,新兴医药市场容量仍在进一步扩大,根据GTI数据分析,我国医药产品大多以原料药、中低端医疗器械形式出口上述市场,以巴西市场为例,上半年巴西药品同比下降 3.81%,而来源于中国的进口增速达到了102.47%。同时对俄罗斯出口增幅达到130.67%,我国中低端医药产品在新兴市场具有较强优势。
(二)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出口由中端向高端突破
随着技术进步,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出口从中端向高端市场突破,同时,国内市场面临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空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贸易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71.34亿美元,同比增幅57.34%,占我国医药出口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达33.37%。从产品结构看,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继续保持了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分别增长108.25%、45.79%、53.41%、56.34%。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地位稳固,市场占有率继续提高,对新兴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对东盟、印度、巴西市场增幅超过70%,爆发式增长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兴市场开始接受我国高性价比的医疗器械产品,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二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大市场多元化发展力度,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三是我国中低端医疗设备具备较高技术含量,达到了替代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水平;四是由于成本上升,部分医用敷料等产品出口价格大幅拉高,量价齐升进一步拉动出口额的增长。
同时,以X光机、CT、核磁共振、超声、核成像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诊疗设备出口显著增长,其中,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出口量大增55.13%,X射线断层检查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出口量增幅超过20%,出口市场范围继续扩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增幅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诊疗设备出口仍由三资企业主导,占出口比重80.25%。
进口方面。国内大医院高端诊疗设备需求仍在进一步扩大,中高端诊疗设备持续大幅增长,截至6月,高端诊疗设备进口增幅达到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5%,超过去年同期增速。从进口品种看,国外医疗设备在我国高端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等高技术壁垒产品方面占有重要比重,CT机、超声波仪器、核磁共振、心电图监视仪等高端诊疗设备进口同比增长48%,该类产品基本在我国基本被GE医疗、美敦力、强生等跨国集团垄断。而在“医改”背景下,国内二线、三线市场甚至农村市场将成为跨国公司争抢的潜力市场,目前,跨国集团为巩固和扩张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份额,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三)大宗原料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受全球制药工业转移,我国成为全球初级原料药供应商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从出口规模看,上半年,我国25种大宗原料药出口量51.2万吨,同比增长31.61%,而出口额仅小幅增长4.41%。导致上述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医药产业格局变化,北美、欧盟、印度逐步退出了部分原料药生产领域,促使全球对我医药原料需求增长。但在国际市场需求扩大的同时,国内企业则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使我国庞大的原料药产能长期处于世界制药工业的最底端,规模效益难以体现。
青霉素类产品:截至6月,青霉素类原料药累计出口1.12万吨,同比下降-12.10%;6APA、阿莫西林、青霉素工业盐位列出口前三位。从目前形势看,青霉素类产品在经历了去年超过30%的出口增长后,国际市场需求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于年初供需局面有所逆转,出口价格有所回升,同比增幅12.73%,但由于国内产能巨大,同时有上两轮价格大起大落的经验,国际客户的理性也越来越强,出口价格短期明显上涨难以持续。
头孢类产品:头孢类产品出口继续恶化。7-ACA出口价格在上月小幅反弹后,6月又跌落至73美元/公斤,而上半年实际出口量下跌9.39%,年内,联邦制药、鲁抗、华药等各大企业7-ACA项目陆续开工及投产,产能翻番对出口价格形成巨大压力,产能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此外,头孢三嗪出口亦不容乐观,6月出口价格已持续下跌至92美元/公斤,再创近两年新低,其主要因素是苏州东瑞、齐鲁安替制药、石药等企业提高产能、扩大出口,打破了原福抗出口一家独大的局面,预计该产品竞争态势将会进一步恶化。
维生素类产品:由于产业格局不同,维生素类产品市场明显分化,维生素C上半年出口6万吨,同比增长7.08%,出口价格下降5.51%,下跌幅度为30.53%。部分出口企业为争夺出口市场份额,压价出口现象明显,同期出口价格大幅低于平均出口价格,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上半年,维生素E出口保持稳定。近半年出口价格稳定于每公斤17美元之间,目前全球维生素E需求仍在保持温和增长,东盟市场成为新的热点,出口量增幅达到40.07%,对北美、日本出口量分别增长30.24%、15.67%,对欧盟市场出口持平。从中长期看,由于国际药用VE销量稳定,难以大幅增长,而化妆品级和饲料级市场需求继续增长,同时,由于维生素E行业准入壁垒较高,相对缓和的竞争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维生素E出口前景继续看好。
四环素类产品:四环素类出口形势看好。由于四环素被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的用途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国际市场需求被重新点燃,市场景气度显著回升,出口价格已经形成了近两年的持续上升通道,上半年出口0.97万吨,同比增长40.66%,出口价格上涨16.47%,亚洲、欧美市场进一步稳固,并占据主导地位。
解热镇痛类产品: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由于去年大量出口导致国际客户积累了大量库存,上半年出口处于低迷状态,整体出口量下滑22.28%;大宗品种扑热息痛价格依然低迷,二季度出口有所回升,月出口量维持在4000-5500吨的水平,印度、印尼、尼日利亚、欧盟等市场需求稳定。但扑热息痛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近两年增量大于国际市场增长需求,国内生产企业之间存在降价竞争现象,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
肝素钠:经过去年的价格暴涨,肝素钠原料药由于二线出口企业提高产能、扩大出口,龙头企业海普瑞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全球肝素钠需求量相对稳定,导致国内出口竞争局面出现,平均出口价格回落至9163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2.16%。同时,国内下游产品肝素类药物市场有望迅速扩容,将使肝素钠原料药需求保持旺盛。今年,海普瑞和千红制药将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北大荒丰缘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吨肝素钠项目已于4月中旬开工建设,达产后将成为国内第二大肝素钠生产企业,同类企业的争相加入将使原料资源稀缺加剧。因此,预计肝素钠中长期发展将在国内原料有限与国际国内供求市场稳定增长中维持相对平衡。
(四)特色原料药、制剂出口形势乐观
出于成本和环保压力,特色原料药向亚洲生产转移步伐加快,部分特色原料药企业真正实现了与国际制药企业的全面对接,转移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与国际制药集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涉及品种越发丰富,且订单稳定持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以特色原料药出口为主的浙江海正、华海等出口形势大幅领先于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量同比增幅达46.71%,平均出口价格达到216.83美元/公斤,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4.18%,比较优势明显。
上半年西药制剂出口9.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71%。制剂出口增长主要受外资企业拉动,目前,外资制药跨国企业利用我国原料药产业力量雄厚,加快制剂生产向中国转移,三资企业制剂出口增速达到44.73%,所占出口比重提升至58.85%,出口价格是内资企业的5~8倍,且绝大部分出口至发达国家市场。内资制药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的制剂出口有所增长,增幅为17%,但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和非洲市场,与三资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五)中药类商品出口回升,对欧盟中成药出口开始萎缩
受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出口大幅增长42.95%,提取物、中药材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7.68%、31.33%,其中,中药材出口价格同比上涨38.09%。亚洲市场权重继续扩大,占我中药类出口比重的59.04%。
今年4月30日,欧盟于2004年公布的《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指令》所设定的草药7年的销售过渡期期满,根据指令,期限后出口欧盟的中成药产品必须通过注册才可以销售,这对我国中成药产品出口欧盟产生影响,上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出口高峰出现在3月,出口增幅高达506.37%,而到6月,出口已降至去年同期的50%。
二.下半年医药进出口形势展望
(一)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放缓,特色原料药发展起步
目前,成本、效益和竞争环境等综合因素将对大宗原料药出口形成较大制约,欧美、印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大宗原料药市场增速将向转向巴西、俄罗斯、东盟市场。而全球仿制药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制药企业对于特色原料药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各国出于财政原因而削减药品支出,我国制药企业将在特色原料药的供应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仿制药发展模式在逐步形成,全球特色原料药产业转移开始加速。
浙江、江苏地区部分企业成为向特色原料药发展的领头羊,其中,浙江海正药业、浙江华海药业、江苏恒瑞制药等在已经拥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以及丰富的美国和欧盟等规范市场认证的制剂产品储备,海外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也初具雏形,实现制剂出口的条件已具备,未来实现制剂出口将成为可能。
(二)生物制药出口或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现阶段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创新药物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有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
同时,未来5年,全球药品专利到期规模高峰来临,各国出于财政原因而削减药品支出的意图及规范市场生物仿制药的放开,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增长迅速,为未来生物仿制药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媒体公报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疫苗监管系统经验证符合国际标准。中国疫苗有望在今后1~2年中通过WHO的预认证。据此估测,一旦联合国采购单位从中国企业大批购得疫苗,将对我国疫苗出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制造业优势和技术进步继续推动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高增长
从近一年医疗器械出口统计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需求的规模释放,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兼并重组加速。与些同时,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此外,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医用敷料、按摩器具、中低端诊疗设备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对新兴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主流市场。但是,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总体偏低,呈现小而散的状态,尤其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与美欧日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企业在医疗器械制造转移的大背景下,逐步通过自主研发、合资等方式提高技术和品牌,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全球医药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将对我国医药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传统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特色原料药、中高端诊疗设备、生物制药的发展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符合我国长期医药发展战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同时,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新兴市场潜力犹存,局部地区的政治动荡和金融问题不会对我国医药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而国内产业优化和升级才是关键因素。预计下半年我国医药出口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增幅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