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锻造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医械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展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14:58 来源: 商务部网站编者按: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实现持续、稳定增长。随着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企业在关注本土市场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负责人在全面总结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值得业内企业和机构关注。
主要问题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均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世界医疗器械贸易增速。但是,与“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的增长幅度逐年放慢,一些问题亟须有关部门和企业重视并加以解决。
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016家,其中包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5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16家,从业人数约46万人。
总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这一直是妨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国对高端医疗设备的进口依赖度高。例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诊疗设备的进口额在同期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82%左右。由于我国在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些关键性技术方面未取得突破,从而制约了企业向高端产品领域延伸的能力和机遇,导致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一直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威胁。
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我国现有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有限、产业集群度低。2010年,在3.3万家从事医疗器械出口业务的企业中,仅有247家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其中合资企业、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各占三分之一。并且,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企业的产品集中度普遍较低,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自己的国际品牌。另外,我国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在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人才培养、融资并购等诸多领域均缺乏经验,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更缺少应有的方法和措施。
海外技术服务体系匮乏。“售后技术服务”已成为当前医疗器械商家竞争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对电气类产品而言,售后技术服务更显关键。在很多情况下,完善的维修、维护服务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购买了某产品后,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或需要保养时却难以找到必要的零备件和技术人员进行即时维修、维护,将严重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声誉和销售量。
实际上,维修、维护中发生的零备件更换费用,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2010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需要维护、维修的出口自我国的医疗设备类产品,其出口总值达到78亿美元,其中有56%的医疗设备由我国本土企业制造。
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资金不足、人力制约和语言障碍等,导致很多企业的海外售后技术服务难以跟上,而这些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凭借自身力量实现海外技术服务体系的明显改善。如果在“十二五”期间,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逐步建立海外技术服务网络,将促进我国医疗设备的出口,提高我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信誉。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企业多数已在境外进行商标注册,但部分企业对产品的保护力度不够,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度并没有上升到必要的高度,仍有一些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的商标在境外被知情人士抢注,从而对企业的产品出口形成了新的竞争压力。
而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兴市场时,往往会首先对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注册,形成自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有力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应该看到,历经3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很多行业的对外贸易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代价。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企业应该多向跨国公司学习,应该向“百年企业”的方向努力,在进入新兴市场时,就及时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未来预测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将从中低端向次高端档次转移,个别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将有所突破,行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将获得提升,企业在降低成本并保持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方面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为向医疗器械强国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年出口额有望超过315亿美元,其中,次高端医疗设备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将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占世界医疗器械贸易的比重有望达到10%~12%,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拥有20个以上的自主品牌。其中,将有超过十个品种的诊疗设备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国产高附加值医用耗材和医用敷料类产品将成为世界主流产品。
新兴市场贸易较快增长。过去的5年间,我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主要贸易伙伴的医疗器械贸易持续增长并保持基本稳定的增长速率。未来5年,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将实现较快增长,东盟、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非洲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形成核心企业格局。未来5~1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这对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营销网络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并成为产业优势集群区。
重点产品,如影像、体外诊断、免疫、疫苗、生化、血透、监护、高端耗材、植入、家庭康复等领域的产品的研发与投入有望突破“瓶颈”制约。优势企业顺势跨越“拐点”完成重组或整合,从而可望形成一家超过500亿元、10家超过100亿元、50家步入50亿元、百家走进20亿元销售额的核心企业格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可望突破万亿元,占据医药市场40%以上的份额。企业如能从国际产业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的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必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表1.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商品出口额增长情况
2005年
占比(%)
“十五”
年均增长(%)
2010年
金额(亿美元)
2010年
占比(%)
“十一五”
年均增长(%)
医疗器械类总计
100.0
22.29
146.99
100.0
16.43
诊疗设备
28.78
23.88
47.52
32.33
17.57
医用耗材
15.84
23.96
22.42
15.25
15.29
医用敷料
34.12
20.29
46.11
31.37
15.62
口腔设材
1.16
28.51
2.89
1.96
27.22
康复用品
28.78
22.08
28.06
19.09
15.97
表2. 2006~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口金额结构分析
(单位:%)
分类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医疗器械类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诊疗设备
81.98
82.13
81.96
83.34
82.87
医用耗材
11.64
11.79
11.5
10.18
10.15
医用敷料
2.57
2.67
3.1
3.18
3.16
口腔设材
1.92
2.06
1.9
1.7
1.55
康复用品
1.89
1.34
1.55
1.59
2.27
数据来源:医保商会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