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知名品牌 恐难一本万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见习记者郑旺
与老对手博弈
麦当劳、肯德基这对冤家,是上帝制造的人间悲剧。在国内洋快餐市场的竞争上一直处于水火交融的境地,双方你追我赶,互不示弱。
目前,肯德基在全国拥有3000多家门店,平均每1.5天新增1家,正以每年不低于400家的速度向前冲,肯德基依靠先麦当劳一步的特许经营授权,在中国洋快餐连锁市场中占据了40%的份额。
反观麦当劳,却一直对特许加盟持谨慎的态度,一是我国对特许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市场机制的质疑。二是麦当劳对特许经营人的要求较为严格,担心加盟者不能遵守加盟准则,对麦当劳的品牌造成伤害。就这样,犹豫彷徨的麦当劳,仅占据了21%的份额,完全处在劣势的地位。
麦当劳在中国1300家餐厅中特许经营餐厅所占比重很小,从2010年开始,才开始零零散散地在南京、无锡、宜兴、苏州、吴江、张家港、昆山等江苏省内8个城市试点开展特许经营业务。麦当劳此时放宽加入的条条框框,门槛也降到了200万元,是危机紧迫感后做出的战略调整,特别是对于中国餐饮市场未来的渴求,就需要开闸放开特许经营的大门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并且麦当劳所选择的湖南友谊阿波罗是一家专业的商业公司,对于店面的选择及市场运作有着一定的敏感度和行业经验。麦当劳的举动必将带来洋快餐市场的重新分割,也是对老对手发出的挑战。
品牌不代表利润
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较高的位置,很多经营者也趋之若鹜,可长久以来无奈门槛太高终不能如愿。很多人认为加盟就可以依靠其品牌知名度和高度的市场认可,就可一本万利。然而,在经营的过程中,店面的选址,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货源的配送,需要的更是精心的经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品牌代表着一定的市场认同和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在国内洋快餐的市场竞争中,因过度依赖“品牌为王”的经营战略,部分店面也曾经出现亏损甚至关门的局面。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今,知名国际品牌的倒塌在超出想象的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因为,国内的洋快餐一直饱受诟病,所提供食品的种类对于健康的威胁,早些年的苏丹红事件及近来肯德基、麦当劳的食品安全问题最终的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其影响经营的有力阻碍。
扩大特许经营的范围,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洋快餐的行列当中,现有的市场必将进一步被瓜分,利润自然也会被压缩。在面对巨大的投入能否换来预期的利润时,应做缜密的考量。在知名品牌的支撑之下,特许经营的利润是渴望的远景,而不是代表着一定可以实现。
看准加入的时机
洋快餐接连受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所传染,未来的走向如何,很难有明确的指向,并且加剧占领市场的特许行为是竞争双方你争我夺的必然结果,甚至在未来会愈演愈烈,加盟商也会跟随品牌企业的变化而变化。
特许经营的授权通常是公司的基本战略之一,在扩张的过程中更不会详细分析市场的潜力及价值,更看重的是短期利益给予企业的回报,很多的知名品牌企业就曾出现过依靠特许经营费弥补急速扩张带来的苦果。
今年,国内某知名快捷连锁酒店的众多加盟商反映,最初选择加盟只是看重其品牌的影响力,之前也是因为其门槛较高难以企及,可在降低标准加盟以后等待他们的是与预期大打折扣的现实。高昂的加盟费及后期运营费用得不到任何的回报,甚至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并且运营和管理机制的不成熟造成了与市场的脱节,最后只能无奈关门倒闭。这个时期进入的每一家加盟商会成为企业品牌爆发式增长的牺牲品,而依靠品牌的价值放开特许经营维持收益是商家都会采取的策略,此时再去追捧知名品牌的加盟未免有些不合适宜,至少在投入背后不知道等来的会是什么。
把握加入的时机,需要对品牌有更深的理解,甚至对企业的战略调整也做全盘的解析。对于品牌的盲目崇拜和过度依赖,在最后往往会适得其反。
知名品牌的特许经营直接关系到品牌未来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持续,一方面是对自我品牌适当释放,其次也是对市场占有率需求综合考量的结果。选择进入的商家也应该思考对于洋品牌的追逐,把品牌加盟视为较高的期待,而缺少客观实际的市场论证最后的结果就会大失所望。
>>延伸阅读:
以“品牌管理顾问”自居的赛百味
在美国,赛百味9年前就打败了麦当劳,肯德基则被边缘化,不断压缩店面数量。
和麦当劳以自营为主的运营策略不同,赛百味完全是以特许加盟的方式来拓展业务,这使得赛百味地方公司以“品牌管理顾问”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负责“赛百味”这个品牌的经营,具体到真正的商业实务,更多的是在加盟商、区域发展商和位于赛百味总部之间进行。这样的架构,不仅让赛百味本身减少开拓新市场的风险,也凸显出区域发展商的重要性。赛百味会根据区域的店面数量和营业额,给予后者一定的补贴。
成立顾问团也是赛百味模式成功的关键。赛百味成立了代表公司各个利益团体的顾问团,包含广告委员会、加盟者协会、采购合作社、发展代理人以及公司代表。顾问团制度有点像联邦政府制:很多人共事、共同做决定。这使得个人决策转向集体决策,正如德卢卡所说,公司的力量主要来自“挖掘蕴藏在加盟者身上的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