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半壁江山:数量过半份额近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2 01: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2002年底,招商基金成立,标志着国内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首次迈步。经历近十年的发展之后,合资基金在数量上早已占到半壁江山。尽管从数量和规模等角度来看,合资基金已经与中资基金并驾齐驱,但合资基金这些年却并没有因引入外方股东而在成绩单上“加分”。

  合资基金已达35家

  2001年12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机构参股、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首次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打开大门。随后,招商基金开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先河。近十年之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已经占据公募基金的半壁江山。

  目前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总体数量为66家(包括已经批准设立大,但是尚未正式成立之公司)。而其中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达到35家,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则只有31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日金元比联基金管理公司外方股东即将离场,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即将接手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的是一家内资企业。如此一来,金元比联即将变身为一家中资基金管理公司。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的股权问题很快也将落定,按照之前的信息,华夏基金即将从一家中资基金管理公司变身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实际上,早在2008年,合资基金公司数量就首次与中资基金公司打个平手。到去年9月份的61家基金公司之时,有36家合资基金和25家中资基金,占比分为近60%和40%,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顶峰。但是随着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新成立公司的放闸,目前合资与中资的比例分别为53%和47%,基本不相上下。

  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与数量大幅增长相伴随的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近十年来在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份额的急剧增长,目前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根据Wind统计数据,目前这62家基金管理公司共计管理的基金份额为2.45万亿份。而本报记者仔细统计合资基金规模前20家的管理份额发现,这20家已经占到了1.006万亿份,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仅嘉实基金一家就达到1512.45亿份。

  根据天相统计的基金公司整体净值增长率排名,2005年、2007年和2009年,中资基金的整体净值增长率好于合资公司,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中资公司占比均超过60%。而在2006年及2008年两年,合资基金却更加领先,尤其是2008年,排名前十位的基金中有8家合资公司。而在2010年,中资跟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也并未显现出明显的业绩差距。

  但是在行业整体排名前十的名单中,依旧可以看出中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些优势所在。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前十名中,只有嘉实基金和富国基金两家合资基金,其余八家均为中资背景。

  合资优势不明显

  尽管这些年来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整体的市场规模份额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市场对这种合资模式的种种优势预期似乎并未显现。

  从上述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虽然中外资基金公司各自收获了好年份,且个别时期数据显示,合资基金在市场大跌时明显跑赢中资基金。不过,合资基金这些年却并没有因引入外方股东而在成绩单上呈现出当初预想的高分。

  Wind统计数据显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基本处于两极分化。业绩好的如嘉实,差的如浦银安盛等。而在目前规模倒数前五的公司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占据4位。其中浦银安盛管理的6只基金份额只有区区18.83亿份,可谓捉襟见肘。

  产品业绩显然是基金管理生存之关键因素。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这么多年以来似乎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不得其果。多家曾经派驻外方投资总监的公司都有“业绩起伏”的病症,因为外方投研核心人员对国内证券市场的不了解,投资方向和具体标的选择往往拖累整体业绩。

  此外,外方股东派驻人员由于“水土不服”,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给公司带来的贡献同样很少,甚至是负面效果。不少业内人士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成与败最主要的就是取决于外方股东的强势与否。或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们需要与外方股东好好沟通,才能摆脱部分公司目前的窘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