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期待新突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08: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有这样一家企业,尽管不生产钢,但通过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上下游综合配套服务,成为钢铁企业离不开的合作伙伴。2003年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达1860亿元。这家企业就是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由传统商贸型企业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成功转型,中钢集团只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工业设计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现代物流业总量规模快速增长,商务服务业日趋活跃。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来有为表示,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总体规模小,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等问题,产业发展还在期待新突破。
专业化分工渐成趋势
一个在中国生产的芭比娃娃,在美国的超市里能卖到9.99美元,而在美国海关到岸价仅为2美元。2美元中有1美元是物流费用、管理费用和税收,0.65美元用于从美国购买原材料,留给中国的加工费用只有0.35美元。
芭比娃娃价值链条充分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终端产品中制造环节创造的增加值比重正在不断降低,而工业设计、物流及商贸等生产性服务增加值比重越来越高。
比如,在跨国公司汽车销售收入中,约有45%分配给零部件制造和装配商,而分配给专业设计、保养维修等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占到约55%。通用汽车公司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生产性服务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其实就是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把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出去,目的在于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
专业化分工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借助专业化分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在制造业领域,工业设计已成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海尔、联想等一批知名企业通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实现了品牌拓展;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内容向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延伸;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另据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具规模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已达1200余家,上千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和相关专业,每年培养设计人才30多万人。
(责任编辑:马常艳)
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并不高,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也很有限。”来有为说。由于未实现规模经济,导致一些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成本相对较高、服务质量差,构成了生产性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低水平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可外包的生产性服务都是由内部机构承担的,外部化、专业化进展还比较缓慢。”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据陈伟介绍,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大多都是中小企业,企业资产又是以软件、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为主,在向银行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够的固定资产抵押,很难得到银行贷款。
推动服务业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出来,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此陈伟透露,下一步将通过试点示范,加强分类指导,鼓励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业务。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先行先试,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企业。
陈伟告诉记者,相关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支持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落实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享受信贷、担保、集合发债等优惠政策;对符合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给予外汇资金优惠利率和进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
发展环境仍需完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主要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通信、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领域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从产业发展态势看,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亟待加强。”陈伟表示,特别是支持新兴信息网络服务快速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很缺失,比如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规范有序、云计算服务产业化等,都急需市场准入、标准规范、信息安全、信用建设等方面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
陈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关于信息服务外包、培育市场的具体政策条款,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审查和保密管理规定。同时,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研究制定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网上交易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虚拟货币、电子合同、在线产品信息发布等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信息规范,逐步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管理与监测体系,防范电子商务市场风险。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