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铜材产业亟待整顿重组升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3 09:54 来源: 商务部网站“十一五”期间,中国铜加工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铜加工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产业集中度低,中低档雷同产品竞争激烈,高速高精度加工设备和技术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中国铜加工工业实现由大变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介绍,2010年,中国铜材产量达1009.27万吨,同比增长13.6%,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2以上。
“十一五”期间,中国铜加工材品种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铜加工材逐步完成了向现代铜加工材的转变,向高精度、高性能、环保、节能方向发展,铜材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不仅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为“十二五”期间中国铜工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在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铜加工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铜加工业在近十年经历了大发展时期,产能迅速扩大,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新建铜板带产能约120万吨、管棒型产能45万吨、铜线杆和线产能150万吨,全国铜加工产能将新增315万吨,这些新建项目将在2015年前建成,产能释放无疑将加剧市场竞争。而世界金融危机对于铜加工工业的影响并未过去,国际铜材市场衰退并未根本好转。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铜加工企业所面对的最普遍的问题是市场萎缩,铜加工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家采取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有力措施,2009年中国铜加工材的市场己开始复苏。但国际市场并未根本好转,2009年铜材出口全面下滑,这表明国际市场复苏缓慢,特别是2010年各国对通胀的担心,使得盼望国际市场繁荣的愿望变得遥远。国际铜材市场的萎缩,使中国铜材生产企业转向主要开发国内市场。
此外,中国铜材企业还面临着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近年来,国外发达国家一直以技术、装备优势和高精尖产品抢占中国国内市场。令本就激烈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继续震荡的金属价格也将给铜工业带来重大影响。铜原料价格约占铜材售价的85%~90%,因此,铜价对于铜加工企业的影响十分严重,它一方面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激烈变化,又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因此准确预测铜价变化和适应铜价激烈变化对铜加工企业至关重要。
一边是竞争的日益激烈,另一边则是中国铜加工工业的自身发展仍存在着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中国铜加工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亟待整顿、兼并、重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铜加工材生产企业共1200家,平均规模不大于1万吨,产量大于10万吨的企业只有8家。
此外,中国铜加工技术与设备先进与落后并存,铜材品种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大宗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尚需国外进口等问题,也显示铜加工工业生产技术装备及产品质量急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