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夹心使节骆家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1:2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之罡

  骆家辉先生背着双肩包,挈妇将雏,来到中国。由华人移民子弟而进入美国的庙堂之上,骆家辉的成功是华人尤其是美国华裔的光荣。不过,就中美外交来说,我们对骆家辉的华裔背景却不必暗存欣喜。

  中美恢复交往以来,包括驻华联络处时期在内,美国共派出十三位驻华大使(或联络处主任)。在这些人选的选择上,均体现出美国当时对华关系的布局和重心,其脉络非常清晰。

  其中,联络处时期,两国关系开始重建,其战略性意义重大,实质性交往却并不多,因此派出的人选分量很重,或是资深外交官,或是可以直达白宫的政治人物,但是他们出使之前,都对中国了解有限。

  中美正式建交后,除了首任大使由时任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延任外,之后四位大使均为与中国有很深渊源的“中国通”背景的官员,其中有三位甚至是出生在中国。这一时期的大使不但熟识中国,还深谙华盛顿的官僚体系。

  1995年,尚慕杰竞选参议员连任落败,他的老乡兼政治盟友、时任副总统戈尔为他谋得驻华大使一职。这一任命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启,自此驻华大使职务均为政治任命。

  这种变化反映两国交往更趋重要、广泛和复杂,其人选已由白宫直接介入,而不再仅由外交系统来决定。同时,无论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还是在商业上的巨大价值,这一职位都已足以吸引更具分量的人物。上任大使洪博培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洪博培的任期虽短,却因其政治明星的地位和民选政客的气质,将这一职位拉抬上了新的高度。白宫在选择继任人选时,除了要考虑中美关系的特质外,还需要将这个新因素考虑进去。

  从白宫的角度来看,骆家辉无疑是上佳人选。今天的中美关系中,经贸已经是最重要的一环。而骆家辉的政治生涯中,无论是担任华盛顿州州长还是商务部部长,他都一直致力于促进美国商界的在华利益。在总统大选前夕,由一位老练政治人物出使这个经贸上最重要的国家,既可以向选民展示白宫对经济和商业的高度重视,也便于维系与商界的关系,为选战开拓资源。

  此外,少数族裔是民主党的重要选民群之一,而身为首位少数族裔出身的总统,展示族裔平等的景象对奥巴马政府尤为重要。骆家辉的华裔身份,虽未必是白宫布局中的一环,却无异于锦上添花。

  骆家辉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在其州长任内。1997年,在当选州长的次年,骆家辉为当年度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的特邀嘉宾,并获得克林顿在演讲中的盛赞。这是骆家辉最为风光之时,一度还被视为副总统的最佳人选之一。但他于2003年出人意料地早早宣布放弃竞选连任,或许显示着,至此他已放弃博取更大职位的政治抱负。

  骆家辉与奥巴马核心圈子并不亲近,当初只是作为第三位的人选出任商务部长。美国商务部机构庞杂,处理的事务却又大多在政治上不具头等重要性。奥巴马谈及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的政绩时,除了笼而统之赞扬其促进美国出口之外,唯一被提及的是任内完成人口普查的工作。

  既然在意志和年龄上都不再有追求更高超越的可行性,出任驻华大使或许不失为骆家辉的上佳选择。

  但对中国来说,这一任命却未必如看上去那样美。与前任相比,骆家辉不如雷德跟总统亲近,也不如洪博培具有国内政治上的位势。更关键的是,被认为是利好因素的华裔背景,也未必如人所愿。

  华人是最早进入美国的移民族群之一,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一百多年中,是为美国付出过血汗的族群。但是,在历史上,华人在美国的遭遇颇多悲凉,屡受歧视。以《排华法案》为例,1882年通过的禁止华人入籍的这一法案,针对特定族群,在美国历史上仅见。尽管法案在1943年被废除,却在美国社会留下深远影响。

  对华人的歧视或者不信任在今天的美国仍然存在。由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2001年的民意调查显示,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访对象对于美籍华裔依然持负面态度。

  骆家辉本人对此有亲身经历。据媒体当时披露,骆家辉在州长第二任期结束前两年就宣布不再争取连任,原因之一是他作为民主党推出的人选,针对布什总统当年度的国情咨文进行批驳,在当时因伊战引发全美严重分化的背景下,骆家辉也因此遭到了极端势力的强烈攻击。骆家辉当时不但遭受辱骂,家人安全受到威胁,更甚者是有种族主义者要他跟家人“搭船回中国去”。这对于已经三代生活在美国的骆家辉来说,可谓情何以堪。

  或许正是有着这样的背景,骆家辉在出使中国前,多次强调其对美国的忠诚。他一再谈到家人在美国上溯至三代,父亲二战中曾在美军服役,而他个人将“作为所生长的美国这个国家的忠诚而热忱的拥护者”出使中国。

  相形之下,即便作为一个摩门教徒,洪博培或许会被虔诚基督徒质疑其宗教信仰,却从不需要为其对美国的忠诚来辩护。设想如果中美之间不幸再发生诸如海南撞机一类敏感事件,骆家辉的华裔身份,或许会使他成为一个夹心人,处在敏感地位。

  美国政治中有句老话,“只有尼克松可以去中国”,意即只有尼克松这样当年狂热的反共分子,才敢去展开对中国的破冰之旅。

  骆家辉作为美籍华人出使中国,这是他个人和华人整个群体的成就和光荣。在情感上,我们为他喝彩。在现实中,上述的政治逻辑则或许更加适用。

  (作者系本报特约撰稿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