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金融活动猖獗监管层强化“防火墙”作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7:25 来源: 金融时报韩雪萌
记者韩雪萌近期,有关各地民间信贷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惊动了高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8月20日至21日在甘肃省考察工作时表示,“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目前,在民间高利借贷愈演愈烈之下,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不仅仅在江浙沿海,甚至在陕西、内蒙古等内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民间借贷。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到普通家庭,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高收益诱惑之下,国有企业、私人企业主、银行职员、公务员、家庭妇女,参与者涉及各行各业,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怪圈。而坊间传闻,有的民间拆借年息已超过100%,达到近年来的最高。
更有甚者,尽管银监会三令五申,一些银行机构利用会计制度的漏洞,逃避银行监管,“暗渡陈仓”。比如,一些信用社的记录显示,大量的资金都流向放贷市场,很多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参与了高利贷活动。其中,黑龙江、河北、江苏、内蒙古、浙江、重庆等地都爆出过信用社干部职工利用国有资金放高利贷被抓的案件。而另一些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神通广大的人,以及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甚至网络借贷,都大行其道,形成了新的寻租方式。
那么,为何以高利贷为代表的非法金融活动蔓延速度如此之快,形势如此猖獗?显然,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
高利贷是一种金融现象,它反映的是在资金匹配合理或者资金比较紧缺的市场中的风险体系和价格体系。进入2011年,货币政策由“宽”转“紧”。为了“战通胀”,截至6月中旬,今年已经两次上调基准利率,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社会资金偏紧是一个事实。除此之外,金融体系内部存在脱媒化过程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体系内的存贷款利率都比较低,跟民间利率相比距离甚远,导致体制内的资金想尽办法,通过一系列方法转出这个体制。
在社会资金偏紧的背景下,高利贷俨然成了现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金融市场尤其是借贷市场乱象丛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相反,银行体系外的资金融资占比则攀升到46%,如果算上民间借贷资金,银行外资金已接近甚至超过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荣海便指出说:“高利贷不完全是自由资金,其中很多是银行资金、国有企业资金或政府官员灰色收入,收贷方式也很暴力”。
有知情者说,国有大型企业能这么做,往往是钻了国家相关政策优惠和银行监管不严的空子,凭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以从银行拿到极低甚至免息的巨额贷款。几亿资金,6个点的利差,一年就能赚回几千万“黑金”,成为少数人瓜分的“小金库”。而公务员,由于贷款较容易,不少人便以各种名义以低息从银行贷款,再以月息1.5分甚至更高的利息通过担保公司转贷牟利。还有些小担保公司,靠的是民间集资,基本上放钱给他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亲戚朋友。自己吃肉,众人跟着分碗汤。一些银行工作的职员,也有看到借贷市场火爆的情形,毅然下海的有之,卷入高利贷中,神秘失踪的也有之。
对于这样多的非法金融现象,无论是中央还是金融部门都已经高度警惕。
王岐山要求,金融业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跨区域扩张、片面追求规模,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跟踪分析金融市场动向,密切关注民间借贷状况,规范客户理财产品。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更是强调强化事前监管与持续监管,禁止银政、银信(农村信用社)、银信(信托)、银担之间的不当合作,提高风险监管有效性。坚持关注银行体系与非银行体系间的控股和防火墙建设,严防风险传递。
此前,记者也从有关方面获悉,对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高息揽储和高利贷等违法违规问题,银监会将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