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鑫回应悲观论:“荣威们”450亿对标合资俞凌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09:3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俞凌琳上海报道
“相信上汽、相信荣威”——这是8月18日,陈志鑫主动约见媒体时进行的主题演讲。
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占率从去年的32%陡然降至24%,一时间市场对于自主品牌的悲观之论再起。陈的一番演讲显然有所针对。
今年前七个月,上海汽车乘用车完成9.1万辆销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0.6%。步上汽后尘从中高端切入市场的广汽乘用车同样生不逢时,今年1-7月,其唯一一款产品——传祺累积销量 1万辆左右,不得不将全年3万辆目标下调至2万辆。
“我们做得很艰难,下半年也不容乐观。”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徐育林近日在招商证券举行的一次论坛上对本报透露,原本希望政府采购能在最初助力自主品牌,但随时而来的政策改革基本让他们断了这个念头。不过徐相信,自主品牌仍有翻牌的机会,“时间和投入同样重要。”
周期性回调
“汽车是个周期性产业,去年年底中国千人保有量还只有58辆,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20辆,发达国家更是高达250辆,中国还有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在成长,未来5-10年还有足够的空间,”对于目前自主品牌碰到的障碍,陈志鑫认为是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上汽的目标是要成为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而荣威和MG就是两大崛起中的强势品牌,上汽最终的“野心”是要改变汽车工业的格局。
不过,这样的野心要变成现实,JDPower咨询公司亚太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认为至少要两三代的时间。“韩国为例,他们在美国做了40年,才把它的车卖出来,去年同级别车已经可以跟凯美瑞相比了,他今天想把中高端汽车卖到中国来,但是不可能,来晚了。”
有调查显示,十年来,自主品牌的新车质量与合资品牌的差距一直在缩小中,然而品牌美誉度的差距却不曾有任何变化。曾认为,品牌要提升,首先是产品力,产品力需要两到三代的时间,“以5年为一个周期,第一代产品是建立品牌,第二代产品的时候老百姓认为不错,经过两三代的产品积累才会比较信任你。”从这个角度上说,荣威们还处
于第一代阶段。
陈志鑫也坦言,汽车的研发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与大众通用等跨国企业相比,国内的汽车企业基础薄弱,加上国内自主品牌企业一开始进入市场,定位比较低,以性价比取胜,这更使自主品牌企业利润空间较小,相对而言在开发费用的投入比例上也低于跨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跨国企业5%左右甚至更高的研发投入,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开发费用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比较低,普遍在2%-3%之间。
陈志鑫透露,“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汽在研发上的投入总共达45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投入230亿,计划再投220亿。上海汽车虽然投入并不少,但显然,投入到产品的产出还需要时间。
对标欧美品牌
此前,陈志鑫带队刚刚走访了全国多地经销商,了解到,目前在品牌上,荣威750、550、350、MG3等产品,都是直接与帕萨特、克鲁兹、凯越、晶锐等产品竞争,不过,在单品的销量上,荣威名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陈志鑫透露,今年8-12月份,上海汽车将针对市场推出一系列的调整计划。而明年,随着新车型的陆续上市,上海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也会在这些新车型上有所体现。
“十二五”期间上海汽车将有4款全新产品以及5款中期改型产品集中投放市场。其中明年即将上市的BP31与上海通用新君越同属一个平台,被称为上海汽车的“部长车”,将是上海汽车进入中高级主流消费市场的主力产品。
为了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陈志鑫还提出要扎实落实公司平台整合战略,促使平台成本系统化下降,并且使自主品牌产品的ZP、AP甚至IP车型,必须与新赛欧、桑塔纳后继车型全面对标。
除了产品上的规划,上海汽车还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布局,“十二五”期间,还将陆续推出全球最新技术的发动机、变速箱和系列新能源汽车。
“上海汽车正在努力提升内涵和发展质量,积极创新,决心把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去。”陈志鑫透露,上海汽车研发中心到2013年一共要投44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投入了13亿。全部投资完成后,上海汽车的研发工程师团队要达到3500人。
“今年只是我们的短暂调整期。”上汽乘用车内部人士说,这是公司内部的一个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