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复合肥产业加速整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03:1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洁

  化肥公司扩产潮:

  复合肥产业加速整合

  

   本报记者 王洁 上海报道

   随着秋季市场启动,复合肥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复合肥企业加快了扩张进程,尤其是位于化肥大省山东的企业。

   8月23、24日,国内复合肥领先企业金正大(002470.SZ)和史丹利(002588.SZ)接连发布公告,前者决定未来五年投资近60亿元于贵州建设磷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直接进军上游;后者拟在河南以自筹资金2亿元投资建设新型化肥公司,发展复合肥及其他新型肥料产业。

   龙头企业趁势跑马圈地的背后,折射当下我国复合肥生产行业整合以提高集中度的迫切需求。

   低成本扩张

   国内复合肥、缓控释肥龙头企业金正大在上市将满一年之际,南下贵州纵向扩张,向上游资源延伸产业链。

   8月18日,金正大与贵州省瓮安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拟斥资59.6亿元在当地建设磷资源循环产业园项目,发展磷复肥及相关磷化工产业。

   24日,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向记者指出:“金正大在贵州的新举措意味着,未来公司的产品产业链将由此前的缓控释肥、复合肥延伸至上游磷化工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大的这一投资,恰逢《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上周出台的《规划》中,将磷矿资源地位提高到空前水平,要求未来五年建立磷矿产地资源储备机制,提高磷矿开采准入门槛。今后资源整合将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矿肥、矿化结合为方向,多途径实现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整合。

   “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区域性布局”,同样也是史丹利进军河南的初衷。这家今年6月10日刚上市、融资10多亿元的复合肥企业势头同样强劲。

   24日的公告显示,史丹利于8月20日与河南省宁陵县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书》,拟在河南省宁陵县产业集聚区以自筹资金2亿元投资建设新型化肥公司,发展复合肥及其他新型肥料产业。

   整合将现两极

   据化肥行业人士介绍,由于生产复合肥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且准入门槛较低,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相关企业已经高达4000多家。但是产业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且总体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行业产能集中度不高。

   目前,我国复合肥产能主要集中在黄淮和华北地区。其中,山东、江苏、湖北、河北四省的复合肥企业数量最多,产量最大。尤其是山东,有的地方甚至一个县就有几十个复合肥厂。

   “为了实现我国复合肥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并提高产能集中度,国内复合肥产业进行整合将是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李加楠向记者表示,拥有资金、技术优势的大公司,将更多承担起整合者角色,不占优的企业则面临淘汰命运。

   以史丹利为例,至2010年底该企业产能为190万吨/。在此番投资河南之前,已经形成临沭、平原和贵港三个生产基地,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产能将达到331万吨/年;并计划在全国主要粮食产区进行布局。

   此前,金正大也已经在安徽、河南、辽宁等地落子布局,频频投资设立子公司。2011年上半年,金正大实现营业收入37.76亿元,同比增长52.54%;实现净利润22478.58万元,同比增长56.98%。

   靠近资源地克服原料供应瓶颈、靠近销售地克服运输半径限制,已经成为复合肥整合者们重要选择。

   李加楠认为:“在提高复合肥产业集中度方面,政府不仅需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同时也要设计一些技术壁垒,淘汰现有的的技术落后企业,以促进全行业进行产品技术的升级;此外还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