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克:中国现阶段未必适合发展创新型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5 11: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 8月25日讯(记者 张翔)今日上午,日本大学商学院EMBA课程的终身正教授李克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解读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李克:中国现阶段未必适合发展创新型经济

  日本大学商学院EMBA课程的终身正教授李克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 王耀峰/摄

  

李克:中国现阶段未必适合发展创新型经济

  日本大学商学院EMBA课程的终身正教授李克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 王耀峰/摄

  中国目前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关键时期

  李克认为,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过去三十年当中,虽然有上下的起伏,但总体来说是在上升通道当中,中国经济利用各方面要素的低廉成本,在比较低的起点上,取得了高速增长。但很可惜的是经济转型和升级方面的认识比较浅,虽然从政府到学术界、商界,大家一直在谈转型,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当中,产业升级和转型已经作为核心。但是,我们的落实或者说配套的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非常明晰的思路。

  李克谈到,我们当然要承认我们的成就,特别是今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情。但我们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世界工厂”模式,因为有大量的代工、贴牌和OEM的方式。李克开玩笑的说:“中国的招商引资团在国外是一个独特的风景线,发达国家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各个地方的引资团。 ”

  GDP第二位值得高兴不值得骄傲

  

  李克认为,我们应该要有这种意识,即,如果在未来三到五年我们处理不好经济的上升通道,很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拐点,或者慢慢进入下降的通道。到目前为止,如果我们还沾沾自喜GDP增长了多少、总量多少,是很滑稽的事情。

  李克谈到,今年我们GDP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二位,这是大家辛苦的成果,值得高兴,但是不值得骄傲。因为我们在1913年、1914年的的时候也是世界第二位。如果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出现问题,那么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老大。但即使成为世界老大,也只值得高兴,并不值得骄傲。

  GDP增长的同时要考虑老百姓生活

  李克表示,另一个更深的话题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到底为了什么?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生活的福祉能提高吗?当前我们的收入从绝对数值来说增加了,但相对数值,跟十年前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同样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像日本从50年代到70年代,也是日本的高速增长期,在同时代的增长过程中,老百姓人均收入水平大概增长了将近25倍。

  李克谈到,我们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只有最近两三年在拼命强调增加老百姓在收入分配当中所占的比重,各个地方也推出一些政策。但即使这样做,从数值来看,收入增加也不到10倍。我们增长的百分比是超过日本的,我们过去三十年的GDP增长平均达到10%,但收入没有别人这么多,这看起来是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老百姓收入没有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

  李克说,我们在追求GDP的同时,没有考虑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老百姓怎样能享受到更多的经济成果?这方面的问题挺深刻,值得反思。

  创新型经济风险高 不适合当前阶段

  李克在访谈中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现在不适合发展创新型经济。李克说,当前中国不适合、也不应该做这个事情。因为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企业成本太大、成功率太低。国际上有一个大致的数字,创新型企业最后能真正市场化成功的比例不到10%。

  李克谈到,创新型企业的提法是与九十年代的高科技革命相配套的。一般的企业我们可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但创新企业就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投入可能很清晰,但产出很不清晰,甚至于产出的波动非常巨大,比如说网络经济,2000年很出名的美国在线和华纳兄弟并购案,这个并购案创造了一个纪录,合并后的公司市值达到1000亿美金。但是,几年之后两家公司就分道扬镳了,很大的原因就是华纳兄弟觉得美国在线的评估数字太高了,达到了200多亿。高科技企业未来的收益没有办法用传统方法评估,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创投基金,高风险、高回报。

  李克认为,当前中国过多的强调创新,这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创新型企业的风险太高,成功率太低,中国企业承受不了这个成本,特别是政府承受不了这个成本。所以应该更加稳妥的,引进、吸收、消化再提高,这是更加稳健的做法,而且适合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另外,李克认为,当前强调“引智”,“引智”的结果是现在到处建设的科技园、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这种思路的前景并不乐观。现在中国各地都到国外“引智”,希望把海外优秀的华人,特别是在技术部门就职的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华人引到国内来,到科技园创业。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这条路行不通。首先,我们要理解现代产业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有很清晰的认识。现在工业的产品分工高度专业化,即使某个零部件可以设计得非常好,而且也做出来了,但是,最后的产品很可能还是中国制造的水平,因为我们找不到同样等级的配件可以做配套,然后做出最终的产品。即使是一个单独的配件或者零件,或者一个工艺环节能做到国际顶级,但是没有配套,产品品质还是上不去。

  中国很多创新型企业一纸诉状就完

  

  李克同时谈到,现在很多人没想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大量引进吸收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好技术和产品是在原来的工作单位完成的,知识产权是属于他过去雇主的。国外有很多这方面纠纷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原公司胜诉。甚至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招聘合同中就有保密协议的。假设这些企业最后可以做成功,做得好,真正做大了以后,别人一纸状书,企业就完了。这方面的问题大家都没有好好思考,只是一窝蜂的搞创业园、科技园,是很不明智的。

  中国不适合学习美国 应借鉴日本模式

  谈到发展模式时,李克认为,欧美的发展模式确实很成功,但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大。因为这个地球承受不了两个美国,也承受不了按中国发展模式走下去的两个中国。美国是一种资源耗散型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就单从资源和能源的角度来讲,中国就没有办法模仿它。

  中国去年GDP占全球的15%左右,但能耗,原材料的消耗,比如石油、煤炭、钢铁、水泥的消耗,基本都占全球的一半。李克说,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发展到2025年,不要说中国,世界人民也不会答应,因为即使全世界的资源也无法支撑中国的发展模式。

  李克谈到,日本对中国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首先,两国都是亚洲背景,文化传统各方面很近似。另外,日本也创造了经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层面来讲,在七十年代之前,日本也是工业为主,污染也很厉害。七十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急剧上升,日本面临不小的危机。当时日本政府和民间共同合作,很有效地实现了经济转型。最重要的是他们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固化成为GRS,就是日本工业标准。大家都比较熟悉ISO标准,GRS标准比ISO标准还要高。在日本的企业,只要想发展,就必须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中国老百姓觉得日本产品的品质很好,其实不是一个企业的个别行为,如果没有标准制度作为支撑,日本的产品也不可能一直做得好。

  制度引进比产品和技术引进更重要

  谈到技术引进与制度引进时,李克表示,目前中国重视技术的创新,而制度创新比较滞后。从根本来讲,制度创新更加重要,它相当于国民经济的基石,技术反而是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制度环境,而是仅仅依靠技术,在一个时段可能看到很好的东西,但是,没有办法持续地进行创新发展。

  李克谈到,技术在国际上的更新速度太快,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引进别人的技术和产品,我们会越来越被动。仅仅是把别人的专利买回来,两三年以后别人又会有新的东西。虽然我们在发展,但别人也在发展。特别在技术方面,如果我们做不好,我们跟别人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比如像高铁,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故,那是很悲剧的事情。

  李克表示,我们在德国和日本高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但是他们给我们的技术不是最好的,而是前几代的技术。国外也在偷偷地研究更新的东西,今年日本推出了全新一代新干线,而且是利用磁悬浮技术的,已经投入到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概2018年会通车,第一趟线路是大阪到东京。目前日本的新干线到三个小时左右,未来新一代的新干线时速可以达到580公里每小时。新一代的新干线从大阪到东京只需要40分钟左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