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年上半年禄丰县能源消费情况简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6 08:33 来源: 商务部网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禄丰县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生产经营企业不断强化内部用能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活动,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上半年全县能源消费状况

  

  (一)单位GDP能耗下降7.15%。2011年上半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为88.86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同比增长3.44%,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7.15%,比一季度(-4.55%)扩大了2.6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单耗下降明显。据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27005.1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4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98%;能耗增幅低于增加值增幅。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逐月回升。1-2同比下降19.36%,1-3月同比下降14.30%,1-4月同比下降11.48%,1-5月同比下降10.50%,1-6月同比下降9.98%。 我县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5.4209吨标准煤/万元,比去年同期的6.576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7.57%。

  (三)比较集中的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有升有降。2011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消耗原煤、焦炭和电力,累计消耗原煤489629吨,同比下降1.2%;消耗焦炭339757吨,同比下降5.3%;消耗电量5582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4%。

  (四)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成效显著。2011年上半年,全县投入加工转换的能源消费量为671641.35吨标准煤,投入加工转换的能源品种主要是原煤、洗精煤、高炉煤气和余热余压。其中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累计折合103543.78吨标准煤,占加工转换投入量的15.42%。产出的二次能源主要有电力、洗精煤、焦炭和其他焦化产品等,合计产出折合539288.6吨标准煤,能源转换效率为80.29%,转换效率逐步提高。

  (五)能源消费大户节能效果明显。分行业及产业结构看,上半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为1.1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45标准煤/万元下降了19.3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是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率较高的行业,单位产值能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同期的3.1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本期的1.20吨标准煤/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由同期的1.7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本期的1.57吨标准煤/万元,分别下降了61.66%和9.77%。

  

  二、高耗能行业分布状况

  

  我县的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11年我县从事高耗能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1家,上半年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64608.7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6%,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0.05%,所占比重由同期的91.17%下降了1.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的下降得力于2010年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于2010年9月底坚决淘汰了县内10万吨产能200m?炼铁高炉一座、年产2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条、3000kw.h煤矸石发电机组2台。

  三、工业节能降耗的对策和建议

  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力求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是确保“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完成、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紧迫任务。从我县2011年上半年能源消耗的具体情况看来,今后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工业结构调整,全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注意各行业均衡发展,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降低全县工业能源消耗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工业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降低工业能耗水平和万元GDP能耗水平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监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面掌握企业用能状况,指导能耗大户节能工作,挖掘企业节能降耗潜力,必将大大推动我县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二)加强非工业企业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监管。从今年起,国家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年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报表纳入到能源统计报表范围。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对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监管,在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三)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四)促进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