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卢书记真的很有魅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02:05 来源: 郑州晚报

  

“卢书记真的很有魅力!”
卢展工与参展人员亲切握手

  开幕式结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一行快步走进会展中心,去看技术转移项目展示。

  我赶快跟了上去,希望听到卢书记的每一句言语,观察到他的每一个细节。

  此时,很多人都在追赶着这位河南的“掌门人”,希望听到哪怕只是一句“很好”的鼓励,或者一个微笑和握手。

  我想,那是他们心底真诚的期待,那是关于“未来”的积极信息。

  晚报记者 辛晓青/文 马健/图

  谦让 请女记者先上电梯

  二楼展厅,因为展厅层高,虽然只是二楼却要上5层电梯。

  卢书记没有选择直梯,他径直走向扶梯,在大量的人群中,狭窄的电梯入口形成一个拥挤点。卢书记和记者们挤在一起,一个长发女记者被人群挤得瞬间和书记并排站在电梯口。

  这时卢书记侧身,微笑着示意女记者先上。那位女记者快步上前,也微笑着表示感谢。这短暂的没有言语的交流,让在后面的人们瞬间感到了温暖和尊重。

  细心 快步上前搀扶起摔倒的记者

  展厅里到处都是喧嚣的音乐,有的强劲有的轻柔,有的在讲解项目,有的在介绍地方情况,喧闹的声音让几乎所有人都听不到卢书记与身边几个人的对话和交流。

  听不到,文字记者们却都坚持伸手开着录音笔,而摄影摄像记者们,则努力跑在队伍的最前面,期待拍到卢书记的每一个镜头。

  就在这样的争抢镜头中,前面的摄影摄像记者群都倒退着面对卢书记,边倒退边按着快门对着焦距,突然身后的一个展厅地面玻璃台子绊倒了某电视台的摄像记者,男记者扛着摄像机一下摔倒坐在玻璃台上,一声巨响压碎一块约1米见方的玻璃。

  突发情形让人们一时无措,卢书记快步上前搀扶起了摔倒的记者,关切地看了记者的胳膊和后背,轻声问了几句后才继续巡馆。

  关切 科技展厅留步最多

  卢书记看了洛阳牡丹瓷、鹤壁的裸眼3D电视,与迎上前来的嘉宾微笑握手。他没有停留,因为只要他停步,立即会被人群迅速围成一个密密匝匝、水泄不通的圈。

  尽管如此,走到河南省科技转移项目展示区时,他的脚步明显放慢了,边认真听工作人员介绍,边仔细看项目,感受着思索着这些科技项目在中原的未来。

  走到中科院声学所的展台,他没有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的方向,突然一转弯,停在这个小展台,这里展示的是“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你们带着项目来的啊。”

  “有没有和我们本地的联系对接?”

  “这个项目的前景怎么样?”

  听到工作人员介绍了这个技术在国内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后,他笑着说“好好好”,听到工作人员说以往这个技术主要用于海洋时,卢展工说“内河河道的水文监测也可以吧?”得到肯定答复后,得知已经与黄委会有效对接,卢展工才满意离开。

  这个展台,是他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问题 “河道流量”是做什么的?

  一处展台前,“河道流量”四个字吸引了卢书记,这是做什么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的研究员张向军介绍了这个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将原本主要用于海洋的技术转向内河流域,将基层水文站的工作人员从传统手工操作中提升一个层次。”

  张向军说,这个仪器主要是从江河的流速来推断河道的流量。“河南是个水域大省,这种技术在国外刚刚兴起,也在向内河流域应用。”据介绍,国外早有此技术,中科院从上世纪80年代购买了国外的产品开始研究,目前制造出来的样机指标上和国外已经一样,下一步将通过院地合作进行普及。

  当前内河水文站是怎么测速和计算流量的呢?洪峰来了,怎么统计出洪峰的数值呢?

  据张向军说,国内一直使用“铅鱼”,“就是一种转子传感器,形象地说就是在一个铅块上,做一个扇叶,水流冲击后通过扇叶的转速,计算出水流速度,来测算流量。”这种技术是一种传统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用了几十年,目前全国基层水文站还有六成以上使用这种“铅鱼”。

  “为什么说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先进,我们可以想一下,很多水文站的工作者在洪水来的时候,要得到洪峰的数值,需要驾船到洪峰中去,投下一个‘铅鱼’来计算这个数字。虽然说这个仪器不能完全解放水文人员,但是技术得到极大提升,效率和准确度非常高。”

  说起卢书记到访,张向军说:“我猜是我们展板上‘河道流量’四个字吸引住了卢书记,他对河道技术很关心。”面对众多记者在卢书记走后又蜂拥过来回访,张向军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给书记说的话,都在展板上了,也没说什么。”

  旁边一个工作人员笑着说:“卢书记真的很有魅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