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舶来品牌频陷“质量门” 本土监管期待国际接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8 10: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连日来,不少“洋品牌”接连遭遇来自中国消费者的质疑。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事件还未完全落幕,兰蔻、碧欧泉就被查出“问题面膜”,紧接着味千拉面、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又卷入食品安全风波……

  面对质疑,生产这些“洋品牌”的企业纷纷站出来澄清。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以前对“洋品牌”持绝对信赖态度的中国消费者都大呼“很受伤”,“洋品牌”在中国陷入了一场“信用危机”。

  专家认为,“洋品牌”在中国的“失信”与行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有关。解决“橘生南为橘,生北则为枳”的问题,迫切需要使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惩处力度。

  频频被曝质量安全问题 “洋品牌”走下神坛

  在种类繁多的舶来品牌中,一向标榜“标准化操作”的“洋快餐”在消费者中口碑颇好,几乎与“安全卫生”画上了等号。然而最近曝出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让这些国际快餐业巨头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记者在兰州市采访时发现,多数市民由于平日经常光顾洋快餐店,所以非常关注网上对“洋快餐”食品安全的质疑和媒体关于“洋品牌”质量问题的报道。

  在兰州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志华,为了节省时间,经常去离单位不远的一家肯德基吃午餐。“主要是觉得环境卫生,食品包装看起来也让人放心。”

  但是,在味千拉面“骨汤门”和肯德基食用油问题事件后,张志华对“洋品牌”代表“高品质”的一贯印象被打破了。

  “如果炸鸡的油连续几天都不更换,和路边摊卖的小吃还有什么区别?”张志华生气地说,“而且‘洋快餐’的价格还不低。我和同事都觉得以后应该少吃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洋快餐’。”

  在兰州市平凉路的一家肯德基餐厅,一位带着孩子前来用餐的母亲无奈地说,要不是孩子哭闹着要吃肯德基,她才不会吃“洋快餐”。作为家长,她为孩子的健康感到担心,也不能理解国际知名品牌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

  采访中,一些自称“不知情”的市民表示,若被曝光的情况属实,将不再光顾“洋快餐”店。记者看到,前一段陷入“骨汤门”的味千拉面店已不如往日那般熙熙攘攘了。

  (责任编辑:马常艳)

  国际品牌质量自我矮化谁之责

  媒体报道,针对“肯德基炸鸡用油4天才更换一次”事件,上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9日对部分肯德基餐厅炸薯条、炸鸡块的食用油脂进行了现场检查,结果显示其过氧化值、酸价等主要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截至目前,包括肯德基炸鸡用油在内的上海餐饮用油抽检尚未发现问题。

  然而,政府监管部门的回应并没有完全消除消费者的担心。不少市民质疑,这种出了问题才去调查的“马后炮”式监管究竟有多大效力。“企业可能对这样的检查早有准备,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令人信服。”有市民表示。

  而据媒体此前公布的数字,2010年,仅全国工商执法部门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7.69万件。加上质检和食品监管等部门查处的,政府在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最近频出的“洋品牌”质量问题却让人不得不发问:为什么在监管力度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问题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邵建平认为,跨国公司也是“商人”,其目的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降低成本,缺失监督和惩罚机制刚性约束的企业可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这就难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邵建平说,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执法监管部门而言,应把影响大、覆盖面广、知名度高的商品列为监管重点,实现大视野、大范围、大权益监管。在国际一体化标准前提下,企业需承担起遵守一体化标准的责任,消费者也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内“洋品牌”监管期待接轨国际标准

  据报道,针对有媒体指出“日本奶粉对中国市场产品使用中国标准”一事,日本明治公司前不久公开承认,供应中国的珍爱系列参照中国营养标准,与供应日本的奶粉标准不同。虽然明治方面一再表明公司有自己的品质体系,不会因为使用中国标准而放松质量管理,但这个表态还是遭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质疑。

  有消费者认为,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属东方人,身体素质上差别不大,明治公司如果区别对待两国的消费者,会给人一种“双重标准”的感觉。

  业内人士表示,“双重标准”源自于中国部分行业标准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导致企业擅自降低质量标准,使同一品牌产品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销售形成不同档次。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商品售后环节,有些国际大公司在全球召回有缺陷商品时,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却无法得到同等赔偿,理由是中国没有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

  对此,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认为,一些“洋品牌”在其本土老老实实,但到了中国之后,就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有违企业发展的根本,对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极为不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存在标准门槛偏低、监管范围过于宽泛等问题。

  “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科学鉴别常识的提高,在‘老标准’下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显山露水了。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引入和国际品牌声誉相适配的监督标准则成为当务之急。”范鹏说。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