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已到关键时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01:0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国际上金融危机的深层矛盾远未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欧元区和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从国内看,我国的土地、能源、资源、环保等要素价格已经进入了上升期,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环境趋紧,发展难度很大。

  如何看待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论坛上,专家们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成思危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的建议

  从近两年来的外贸数据看,中国的外贸有一些新的趋势。宏观角度上看有五个特点。其一,进口的增长大于出口的增长,贸易顺差减少;其二,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加工贸易;其三,对新兴市场的外贸增长速度比对传统市场快,但是因为基数小,在总体上占的比重也小;其四,传统出口产品的增长快于机电产品的增长,说明出口产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其五,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近两年增长比较快。

  今后,中国企业如何提高外贸竞争力非常值得思考,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外贸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要想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创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让中国品牌走向全世界。现在我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低端产品为主,品牌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品牌对于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非常重要。

  第二,进出口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对国际贸易知识,特别是有关国家的法律、贸易规则的学习和了解。不少中国企业之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吃亏,就是由于不了解当地情况。我国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第三,注意金融汇率带来的挑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从最初的8 .7元上升到了6 .4元,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出口企业要利用金融手段处理这些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现在正在香港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但是人民币结算也带来一个问题,由于大家都要用人民币,人民币未来升值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第四,企业应注意优化整个供应链。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企业要与上下家结成更紧密的联盟,这样走出去竞争才有获胜的希望。

  侯云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利用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依然没有过去,希腊的旧患未除,金融市场继续动荡。以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和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作为导引,全球股市大幅暴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目前为止,美国仍然采取刺激性经济措施,利用超低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低迷的美国经济,虽然他们提出今后几年要减少财政支出,但很难达成一致。不仅是美国,欧洲也一样,他们的问题都是高消费、高福利、高开支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不能根本解决。

  我认为,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协调执行机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依然采取分散的投资形式,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成本进入当地市场,缺乏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对外投资的总体规划和建立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与供应链体系的总体部署。为此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协调执行机制,尽快研究制定推进我国企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其次,加强对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充分了解投资目的国的市场环境、文化习俗和法律体制,并且具有相应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具备有效保护海外投资权益的手段。当前我国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海外经营情报信息缺乏和国际化人才短缺成为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主要障碍。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构建交互式的企业国际经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及时发布海外信息发展和需求的同时,了解我国企业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对企业给予指导和帮助。

  最后,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企业全球化的经营能力。当前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重组的战略机遇,抓住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格局变化等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尤其要扎实做好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切实提高国际化的经营能力,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继续低迷,国际贸易也不大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会加速调整,这既给我们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也提供了大好的机遇。与其购买美国国债,不如购买国外的矿产和企业资产。对于那些具有优势的企业,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上还是在一对一的谈判中,中国企业应争取拿到一些股份或股权,慢慢渗透。

  王庆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中国不会出现债务危机

  短期来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时期难以平息,对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影响还要持续下去。过去几个星期引起金融动荡的另外一个事件就是所谓的美国债务危机,实质上这也是美国的一场政治危机,如果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恶化,那么美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

  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由于宽松货币政策向中国涌入了大量的“热钱”,所以由此向全国传导了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本身经济的基本面状况良好,公共债务水平很低,其次中国有大量的金融账户顺差,这两个条件都不会使中国发生任何意义上的债务危机。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跟短期的国际经济状况有关,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认为,2011年应该是中国经济调整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之年,而且中国必然会伴随着比较高的通货膨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跟经济货币没有关系,是经济调整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比较深刻的变化。通过和中国经济增长特点比较类似的几个国家,韩国和日本进行比较,我们发现2008年中国人均G D P收入水平购买力平价测算,跟韩国20年前、日本40年前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观察日本、韩国当年在这个水平上发生了什么情况?时间中国设定在2007年、对韩国定义在1988年、日本是1969年,以这些年份为拐点,通过比较会发现当韩国、日本经济水平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的时候他们的经济发生了很重要的拐点,他们的经济增量出现了明显放缓,而通货膨胀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那么,中国是不是处于这个拐点?拐点之后中国是不是会经历一个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通货膨胀高企的时期?实际上,这 个 变 化 已 经 发 生 了 ,2007年 中 国G D P经济增长将近14%,近两年是8-9%,过去10年中国平均的通货膨胀率是1 .9%, 现 在 的 通 货 膨 胀 是3%、4%、5%甚至是6%,所以我猜测,5年或者10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个拐点就发生在2011年。

  实际上这背后有更深刻的结构变化。这个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生产结构、经济支出结构、经济收入结构。

  在未来5-10年经济调整过程中将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随着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劳动者在经济中的议价能力提高使他的工资上升,由此在国际收支匹配中比重增加,劳动力消费水平会有所上升,而更多的消费会花费在服务业,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这是个前瞻性的判断,至于中国经济结构会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认为已经发生了,但从现在看我们只有一两年的数据,还得不出结论,总体上来讲未来5-10年中国经济表现出当年韩国、日本经济表现的发展规律性是个大概率事件。

  从这方面来看,中国未来5年、10年可能经历的变化,在中国经济历史意义上复兴过程中微小的调整,只要我们尊重经济规律,只要我们自己不把自己的经济、社会制度搞乱,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巨大的,还是有理由保持信心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