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视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1: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斯蒂芬·金认为———欧美经济体正重蹈日本经济覆辙

  英国《独立报》网站近日发表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的一篇文章,题为《我们的经济困境表明,日本并非绝无仅有的个案》。该文章指出,欧美经济体一向自认为比日本灵活,从而可避免类似的长期经济低迷。但21世纪初欧美世界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每况愈下。糟糕的经济现实使政策有效性大大降低。此外,欧美还要面对持久政治僵局这一棘手的新现实。

  斯蒂芬·金认为,过去几年来,大西洋两岸的决策者屡次表达了同样的讯息:日本的经济停滞应该被视为一次性的现象。西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日本———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一样。西方经济体比日本更灵活,可在任何必要的时候轻松重组,因此总是能避免任何像日本那样的持续多年的经济低迷。而且,即使西方经济体不能自愈,决策者手头也有药方,并且敢于使用这些药方。

  对于这种心态,最恰当的描述或许是“西方经济的自高自大”。人们没有真的去试图解释日本为何处境如此艰难。他们只是简单地认定,那里发生的情形不可能在这里上演。

  渐渐地,西方的傲慢心态在经济论述中开始变得根深蒂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许多年里,美联储一直在解释日本为何做错了,美国为何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事实上,本·伯南克2002年发表了题为《通货紧缩:确保“它”不会在这里出现》的演讲,该演讲指导人们如何一步步采取措施来避免经济停滞。

  如今,这其中的许多措施已被采纳。利率大跌,美联储购买了广泛的一系列金融资产以便让其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而且就在不久前,它表示会把短期利率维持在零的水平直至2013年为止,以便打消任何残余的对美国早早紧缩货币政策的担忧。

  然而,尽管如此,市场仍然暴跌,对衰退的担忧重现。甚至更令人烦恼的是,尽管西方世界愿意采取非常规的措施,到目前为止,这里的经济表现比日本刚出现停滞的那几年要糟得多。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部分问题在于此次危机的性质。标准的凯恩斯理论的解释是,私营部门可能陷入高失业率陷阱,即生产者因为担心需求不足解雇员工,而随后造成的失业率上升导致需求不足。因此,必须由当局来提供货币和财政刺激,以“启动”经济。

  正如我们现在知道的那样,这完全不可持续。决策者打造了一个愚人的天堂,凭空就能得到钱。随后爆发的危机很严重,但它也揭示了此前的增长模式的缺陷。正是这一认识让决策者随后的日子极其难过。

  伯南克2002年时曾经提到过它,但以为这只是日本面临的挑战。他说:“日本未能结束通货紧缩……这是持久的政治辩论的副产品,人们围绕应对日本整体经济问题的最佳办法争执不休……全面经济改革很可能让许多人付出巨大代价,比如失业或破产。很自然地,日本政治家、经济学家、商人和普通民众对各种改革提案的看法迥异。这导致了政治僵局,强有力的政治行动不受鼓励,决策者之间的合作也很难实现。”

  太多的时候,人们忘记了伯南克讲话的这一部分。这是一种适时出现的经济健忘症,因为在大西洋两岸的政治都陷于停滞的情况下,事实已经证明,日本的经济问题绝非独一无二。(阮江平 编译)

  西班牙专家指出———美欧消费不振再现全球深度衰退风险

  最近,西班牙《起义报》刊登经济学家罗兰多·阿斯塔里塔的一篇文章,题为《世界处于新的全球衰退边缘》。该文章指出,美经济经过两年复苏开始猛烈降速。由于私人开支没有恢复,同时全球赤字增长,美政府财政刺激政策自我消耗,效果不佳。但若实施紧缩开支政策则会使形势更加严峻。欧洲经济也因消费疲软加重陷入新一轮全面衰退可能性。欧元区在平均失业率达10%的情况下,依靠工资消费拉动需求复苏根本无法实现。

  美国

  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出现停滞,第二季度也表现得毫无生机,只有1.3%的增长率。

  曾是经济复苏动力的制造业生产实际上已经完全停滞。第三季度开始甚至呈现出疲软的迹象。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出现了2008年10月以来最强劲的下跌,停留在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美国新增订单指数也下跌了49 .2%,是2009年6月以来的第一次下降。生产资料的订单正在以年均3.5%的水平增长,而一年前为5.6%。同样在7月,服务业的增长出现了近17个月以来的新低。

  另一方面,虽然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地产业的衰退正在逐渐结束,但仍存在许多脆弱的方面。截至6月底全美在售房屋的数量为2007年以来最少,空置住宅的数量也在大幅减少。但这种好转似乎并不能改善总体局面。占需求70%的消费仍处于疲软当中,原因是失业率维持在9.2%的水平不动。

  欧洲

  2010年欧洲国家考虑阻止希腊危机,当时欧盟投票通过了一项为期3年、总值1100亿欧元的金融援助计划,以避免希腊政府债务违约。但是2010年11月,欧盟又必须出手搭救爱尔兰。随后援助对象又变成了葡萄牙。

  所有这些“援助”计划都伴随着要求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的呼声,包括降低工资、削减国家公务人员的养老金和失业金,以及私有化。现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重要经济体又需要得到援助基金。

  这些国家几乎看不到增长前景,更增添了对它们违约的担心,若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全球市场

  以上情况都会对全球市场造成影响。7月末至8月初,全球的股票市值缩水2万亿美元。投资者再度求助于德国债券、瑞士法郎、日元,甚至是巴西雷亚尔和新西兰元,此外还有黄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对私人投资者,还是国家银行来说,黄金作为一种有价值的避险工具仍在发挥着作用。韩国央行宣布6—7月购得25吨黄金。大量购进黄金反映出各国央行远离美元,寻求多元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欧债引发的危机将使脆弱的全球经济遭受全面打击,引发一场新的深度衰退。现在看来,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性非常高。

  (王萌 编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