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401K “等待”税优政策邓雄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9: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邓雄鹰 上海报道
近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一则关于借鉴美国401K计划,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中国发展企业年金的文章引起坊间热议。
作为曾参与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试点的首家试点机构,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阻碍企业年金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过度竞争导致单一主体规模发展有限;二是需要税收优惠等更多政策支持。
太平养老、平安养老等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5家专业养老险公司,至今只有平安养老在2010年实现了1.6亿元的盈利,但其年金业务依然亏损1.3亿元。
由于企业年金规模有限、企业年金经营主体相对过多引发的管理费恶性价格战,今年初,所有具有养老金管理资格的机构签署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行业自律公约》。
杨帆表示,行业自律协议发生了效力,目前费率水平稳定,而且经过多年价格战,经营主体也意识到理性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目前的费率水平下,如果受托管理资产、投资管理资产均衡发展,两项管理资产规模合计达到600亿元左右,养老保险公司的年金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按这一标准,目前养老险公司中,除了平安养老险公司的受托管理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总计超过600亿元,太平、国寿等养老险公司分别还需要100亿元至200亿元的增量。
这看起来并不太容易。首先是企业年金总量增长有限。记者统计,2006年至2009年企业年金每年保持了400亿元至600亿元的增长,但2010年仅增加276亿元。2011年情况也不容乐观。
其次,参与企业和参加职工人数均非常有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资料,2010年末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1335万人,按总人口13.39亿人计算,参加职工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01%。
企业年金总量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未能完全调动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2日撰文指出,对于年金征税模式的认识不一致,造成了目前这种雇主缴费前端税优5%而职工个人缴费则没有任何税优的复杂和混乱局面。他认为,即使目前统一了企业单位部分的税优比例,但职工个人的缴费税优政策却始终没有出台。企业年金制度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企业年金“富人俱乐部”的诟病难以得到平息,基金规模难以得到迅速扩大。
企业年金发展之初,保险公司预期伴随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和养老险业务会迅猛发展,纷纷开设养老保险公司,不少公司个人税延型养老产品都已经论证多次,孰料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上海个人税延型养老险政策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年难产。
为了扩大营收和改善盈利状况,养老险公司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加强成本管控和风险控制能力,丰富盈利模式。
此前太平养老的营业收入主要通过受托、管理企业年金获得资金管理费。单一盈利模式在2010年开始改变,通过接收太平人寿旗下的团险业务,2010年太平养老营业收入中较2009年增加了819.32万元的已赚保费收入,带动其他业务收入也增加逾一倍。亏损却较2009年的1.73亿元减少了1900万元。
继平安养老、太平养老之后,泰康养老也在今年7月将团险业务纳入养老险公司,以使公司盈利不再仅仅依靠企业年金管理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