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渤海溢油清理大限今至 康菲恐难达标或被停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10:4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实现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两个彻底”期限的最后一天。

  渤海溢油清理大限今至康菲恐难达标或被停产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实现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两个彻底”期限的最后一天。29日晚间,康菲中国曾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溢油源已被永久封堵,C平台附近99%的矿物油油基泥浆已被清理。然而,实际情况或许与康菲的说法有所出入,康菲的处置结果最终能否达标尚存变数。

  康菲或难以达标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的要求是“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怎样才算彻底达标呢?

  蓬莱19-3油田B、C平台发生溢油事故后,康菲公司对B平台采取了降低地层压力的措施,并罩上了集油罩;对C平台发生井涌的作业井则通过打水泥塞将其封堵。上述措施在7月初之前就已完成或开始进行。而国家海洋局对上述措施早在8月初就提出了质疑,认为上述措施只是切断溢油源的临时性措施。

  康菲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上述措施,康菲公司正在B平台附近钻一口水平井,并将向水平井中加注水泥,以再次保证断层不再发生泄漏。但康菲公司仍然认为6月份采取的措施已经使发生渗油的断层永久闭合,现在的措施只是双保险。此外,康菲公司表示,还对C平台附近海底安装了集油罩,并正在钻一口排液井,以抽出仍在浅层砂层中的油藏流体。

  “B平台的断层还没真正找到,集油罩只是临时措施,B平台的断层还没真正进行封堵,将来还有发生溢油的可能性。”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康菲公司并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彻底排查和封堵工作,因此很难在8月31日之前完全完成国家海洋局的要求。

  面对中国政府部门对外资油企罕见的严厉通牒,多位油气勘探专家、海洋环境学者、安监系统官员均指出,康菲公司31日内实现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简称“两个彻底”)的要求“几乎没有可能”。

  或被责令停产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多位权威人士透露,海监部门现场调查显示,日前16个新溢油点的产生,与康菲公司在渤海湾5个钻井平台的继续作业有关,“就好像好几个人同时拿着充气筒给破轮胎打气,气肯定会冒得更快”。该人士称,若有关部门已获得充分证据,有可能责令康菲公司的蓬莱19-3油田7个钻井平台全面停止作业。这意味着,被康菲公司视为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海上油田有可能被叫停。

  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国家海洋局已牵头联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一位联合调查组成员向本报指出“康菲中国肯定完不成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主要是他们态度不积极。如果联合调查组这两天不敦促他们及时汇报,他们会更不积极!”

  在上周四召开的视频会议上,国家海洋局通报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置工作的有关情况。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如果康菲公司不能在8月31日的期限内完成“两个彻底”,将依法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

  国家海洋局29日发布的《海洋环境信息》显示,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积累计55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海水面积累计870平方公里,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本次溢油事故对油田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某直辖市安监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局长指出,本次溢油事故既是一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又是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迄今为止,康菲中国一直将蓬莱19-3油田溢油称为‘事件’而非‘事故’,不排除他们刻意规避其中的人为错误。

  该人士呼吁“国家海洋局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从康菲中国手中夺回溢油事故的治污和堵漏主导权。”3123>>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实现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两个彻底”期限的最后一天。

  有关权威人士透露:“一旦康菲中国31日无法按时交差,或者交差的质量不符合联合调查组的要求,国家海洋局手里还有几张牌可出,包括责令康菲公司对蓬莱19-4油田全面停产,并在随后全面接管清污工作等。”该人士称“出这几张牌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权威人士称,在遏制持续2个多月的溢油势头同时,国家海洋局还需要制止现有油污进一步扩散,并对近岸渔业、旅游业和中长期的海洋生态造成更大损失。该人士称,在行政处罚中,如果行政相对人(康菲中国)无法限期排除危害,行政主体(国家海洋局)可以代为执行,也就是全面接管溢油平台的堵漏和清污工作。

  “如果康菲已经介入清污,而国家海洋局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介入清污工作)遏制污染加剧,日后打官司时就无法对扩大化的这部分损失实现生态损害索赔。”上述专家还称“根据相关民事法律和《侵权责任法》,康菲公司应承担上述合理救助(清污工作)的费用。”

  此外,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局可立即对康菲中国施以最高2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于处于持续状态的违法行为,一旦行为终止(溢油平台停产),行政主管部门就可发起行政处罚,不需要等到油污清理完毕或者生态损害评估完成。”上述人士称。康菲中国官方网站显示,7月13日国家海洋局下令蓬莱19-3项目B平台、C平台停产,康菲“立即执行命令”。

  上述权威人士强调,在上述行政处罚之外,康菲公司还将面对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代表中国政府发起生态索赔公益诉讼。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表示,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沿海16个省市政府和当地的养殖业户、渔民个人都有权利就此提出索赔。

  面对国家部委、行业专家和社会公众的多方质疑,康菲中国仍坚称,截至8月29日,溢油源已被永久封堵,C平台附近99%的矿物油油基泥浆已被清理,所有活动的渗油点已得到控制,油样继续显示溢油不会对海岸造成实质性影响,已开始实施长期解决方案,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0日披露,在其24小时监视监测溢油现场,并且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和督促的情况下,康菲公司不得不从原来坚称已封堵溢油源到现在承认溢油点多发。康菲中国对此则表示,新发现的16个溢油点中,12个已不可见,并在首次被发现后再未出现渗油;当前只有4个可见的渗油点,只有其中两个仍呈间歇性活动状态。

  康菲中国官方网站显示,蓬莱19-3油田被中国政府列为重点开发项目。康菲中国透露,蓬莱油田二期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之中,蓬莱油田的产量正不断攀升,预期在2011年达到产量高峰,日产原油预计达60000桶,而2010年日均原油净产量为56000桶。

  蓬莱海水石油浓度最高超86倍

  目前,海洋局北海分局已经基本完成此次事故污染海域的生态调查评估,取得了大量监测和调查资料,将为各受害方和国家索赔提供依据。

  国家海洋局30日披露,北海分局已完成4次大规模的生态调查工作,补充调查工作也即将结束。共监测覆盖溢油影响区域及周边海域面积达2.43万平方公里,基本掌握了本次溢油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的影响。

  从6月4日至今,卫星、飞机、船舶现场监视监测及油指纹检验鉴定结果显示,本次溢油污染面积至少55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

  其中,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海洋局已获大量索赔证据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目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律师团选聘接近尾声,正在与几家律师事务所协调相关的委托合同事宜。

  由国家海洋局牵头组成的七部委联合调查组,也正在抓紧取证,为鉴定事故级别做准备。除了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向康菲石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其他有关方也有权提出索赔,比如沿海16个省市政府和当地的养殖业户、渔民个人等。3<<123>>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实现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 “两个彻底”期限的最后一天。

  房建孟说,从6月起,北海分局已着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调查。6月14日向渤海沿岸各省、市通报情况,要求沿海各地搜集相关索赔证据。截至目前,北海分局已经基本完成此次事故污染海域的生态调查评估工作,取得了大量监测和调查资料,为下一步受害索赔准备了具有法律依据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北海分局正在根据这些资料编制蓬莱19-3油田溢油损害评估报告。

  据介绍,如今海洋局方面共采集并完成了99个溢油样品的油指纹鉴定,其中采自岸滩和近岸海域的溢油样品48个。

  康菲石油单方的最新通报称,截至29日,其所巡视的几千公里海岸上收集了75份样品,全部送至独立实验室作检测分析,绝大多数与燃料油相似,油样继续显示溢油不会对海岸造成实质性影响。

  不过,海洋局的监测报告则是,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污染范围外缘线东距长岛21公里,西距京唐港53公里。6月4日至8月23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水质超过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劣四类海水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陆岸和近岸海域监测结果表明,溢油已经影响渤海西岸部分岸线,以零星油污颗粒为主。截至到目前,辽宁绥中东戴河,河北京唐港浅水湾岸滩、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浴场岸滩采集的油污颗粒全部或部分来自蓬莱19-3油田。

  索赔几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怎样去评估污染带来的影响,操作起来很有难度。而随着事态发展,国家海洋局向渤海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索赔诉讼已经箭在弦上。

  8月16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宣布公开选聘此次渤海溢油事件索赔的律师和法律服务机构,这标志着海洋局代表国家向渤海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的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我们近期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分析国际上其他漏油事故的处置经验,特别是BP漏油事故的处置过程,并结合中国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目前证据采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法律机构也基本确定,很快就会正式提起诉讼。”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一位人士称。

  然而,此次索赔一大难点在于责任认定。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法副教授李毅称:“这次溢油引起的生态灾难,怎样去认定事故责任主体,怎样去评估污染带来的影响,操作起来有难度,如果诉讼的话,关键是证据。”

  “国际上只有对包括水生动植物在内的渔业损失价值评估,因为它们有经济价值,容易计算。而其余部分并无统一标准,那么对那些海水污染其他损失的评估,就显得更为艰难。”

  毫无疑问的是,在正式提起诉讼之前,海洋局与康菲公司都在积极准备对己方有利的证据材料。而法庭上,关于这些证据材料如何认定将成为焦点。

  8月19日,康菲中国向媒体发布了一份新闻通稿,称其委托第三方实验室在几千公里海岸上收集了56份样品,结果只有2份与本次海床渗油直接相关。

  而8月29日报告中,康菲再次声称,已收集86个油样,其中只有两份样品与本次海床渗油直接相关,另外三份样品与渤海湾溢油点原油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绝大多数样品与燃料油相似,并再次得出结论油样显示此次溢油不会对海岸造成实质性影响。

  这两份报告均受到质疑。

  王亚民称,如果康菲不透露采样地点、检测方式,仅仅公布最后的检测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离油田很远的地方采样,和在油田附近的海岸采样,结果肯定很不一样。”

  而与此同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监测中心及北海分局各中心站和沿海海监队伍也在积极收集油样。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人士透露,目前共采集并完成了99个溢油样品的油指纹鉴定,其中采自岸滩和近岸海域的溢油样品48个。

  但对于这批样品的分析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中海油难置身事外

  后续的赔偿金将首先从中海油与康菲的共同账户里支出。

  在渤海溢油事件中,后期媒体的焦点一直放在康菲公司。而据接近康菲公司的人士表示,“中海油一直藏在康菲幕后,但发展到诉讼阶段,作为油田51%股份的持有者,中海油将无法再置身事外。“

  公开资料显示,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在蓬莱19-3油田的合作模式是签订产量分成合同,中海油占51%权益,康菲中国占49%权益。

  据接近康菲的人士介绍,根据合同约定,双方有一个共管账户,所有有关该项目的收入和支出都从这个共管账目走,在实现正收益之后,双方根据约定的权益比例进行分成,收益从共同账户分别进入中海油及康菲的账户。

  “很显然,此次蓬莱19-3油田出现溢油事故,后续的赔偿金将首先从油田合作双方的共同账户里支出。如果该油田的盈利无法支付赔偿,才会由油田权益双方分担责任。“该人士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海油下属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发生溢油事故的蓬莱19-3钻井平台的工程承包商,这将使得中海油更加难脱关系。(编辑:海绵)3<<123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