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超出公众想象 "天价消费"是刺激更是刺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15: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底座由180克24K千足金打造,标价29万元一瓶。日前,这款天价“巴拿马金奖五粮液”在广州华润万家旗下的高端超市露面,抢眼又刺激。
从年初苏州一家酒店推出38万元的年夜饭,到5月北京钓鱼台7号开发商推出每平方米30万元的高档公寓;从6月涪陵榨菜推出2000元一包的“沉香榨菜”,再到近日这次五粮液的“24K千足金”,天价商品一次次成为新闻主角之时,公众的心却接连隐隐作痛。
何其多——
卖大闸蟹感觉像是售“LV”
“什么是‘天价消费’?价格超出公众想象的都应该算。”南大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葛扬教授认为,公众对“天价消费”议论纷纷,看似冲着那些天价商品,真正矛头却指向如今消费中出现的奢侈化倾向。
随着中秋临近,最近不少商品价格又开始“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卖的提干海蜇头300元一斤,自己都觉得够贵了,但买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前不久启东吕四港卖到500元一斤,我准备这两天也调到这个价。”南通恒天然食品公司负责人顾新华认为,海蜇头玩“奢侈”当在情理之中,“价格再高也有人买啊。”
“最近,每天批发额都在10万元以上。”听记者打听最近生意行情,南京璟裕酒业老总刘红干干脆地表示,“都是单位采购,财务直接划账给我们”。目前,店里最贵的酒是53度50年茅台,每瓶2.2万元,其次是每瓶1.2万元的20年茅台。“单位采购最多的是15年陈酿,其中最普通的53度‘大飞天’每瓶批发价1250元,比半个月前贵了300多元,中秋节前还要涨。”
不仅是单位采购,越来越沉重的人情往来也为“天价消费”提供了空间。“阳澄湖大闸蟹还有半个多月才能上市,而‘纸螃蟹’(螃蟹礼品券)早已满天飞了。”南京市民杨先生准备中秋节前给人送礼,最近特别留意螃蟹价格。
一家专做阳澄湖大闸蟹礼券配送的公司最近推出多款套餐,其中2998元的套餐是:雄蟹每只0.55斤、雌蟹每只0.36斤,8只一盒,再加100毫升蟹醋。“这哪是卖大闸蟹,简直是卖‘LV’了!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杨先生诉苦道。
为哪般——
消费的不是商品而是身份地位
“我接触的第一件奢侈品是2008年在上海买的3900元的迪奥钱包,当时对我来说算是‘天价’。这两年我买的奢侈品主要为皮具、围巾、手表。多的上万元一件,少的也有大几千。”在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谭青是“奢侈品迷”,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超前消费,而是“在可承受范围”。
不可否认,随着部分民众走向富裕,他们对消费品质与档次的要求在快速提升。在这部分真实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合理性。权威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汽车,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
“国际上的奢侈品消费通常是物有所值——消费者消费的,是商品的文化、历史内涵。但它在我国之所以招致非议,就在于消费行为中出现了畸形心理和攀比心态,其中,身份消费、地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占很大成分。”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研究员认为,天价商品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笼,无非是要给人一种“一般人喝不起吃不起”的良好感觉,“只要是打上了海参鲍鱼的标签,那些消费得起的人,才不管它原本是一碗普通粉丝还是污水沟里的一条臭鱼呢!”
国人消费法国红酒的现状,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报道,售价数万元一瓶的拉菲,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达300万瓶以上。而拉菲官网显示,拉菲的年产量在20万瓶左右,中国每年的配额不超过5万瓶。“拉菲10年产量抵不上在中国的1年销量,所以,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假的”。苏州一家红酒销售公司老总直言,“哪怕是假拉菲也有源源不断的需求,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心态,表面上是想证明自己已经富裕,实则暴露出精神上的极大贫穷。”
很多商家看准这一点,纷纷推出“天价消费”产品,也间接助长了斗富、炫富心理。比如今天春节,海南三亚一些高端酒店推出天价客房,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客房每晚的均价过万元,大多数酒店的房价是平时的3至5倍,甚至爆出一夜8.8万元的酒店客房,但是响应者居然还不少。
敲警钟——
须防穷奢极欲引发多重副作用
“真正刺激公众神经的,是‘天价消费’的人群要么有钱,要么有权,非富即贵。”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向记者表示,如果一个奥运冠军,用自己辛苦得来的奖金去高消费,老百姓不会有任何想法。“问题是,少数人炫富消费,特别是其中部分人用的还是公款,这就不能不引起警觉了。”
田伯平说,天价五粮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种加上百克黄金的包装,使酒失去了原有的属性,极易诱发腐败。与其说是送酒,毋宁说是打上了‘酒文化’标签的黄金。”他分析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一般情况下,价格越高,消费的人越少。但是,正因为国内很多奢侈消费行为并非是消费,所以才失去了对价格的敏感性。
“在社会分配还不够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消费过早奢侈化可能提升社会的不满情绪。”葛扬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警告,少数人的穷奢极欲,通过媒体进入公众视野后,刺痛人们的心,会使人们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质疑。而且,少数富人在国外豪华商店的“扫货”行为,已在国际上造成了“中国人很有钱”的错觉,给那些一直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人以口实。
葛扬表示,辨证地分析,“天价消费”既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在支撑,也有利益集团的恶意炒作,而后者,会冲击、毁损市场诚信,“所以,相关部门不能放任不管。”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