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媒看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06:36 来源: 时代周报

  中国势必成为美国资产大买家

  来源:8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

  2009年6月,香港东亚银行宣布,拟将旗下加拿大业务70%的股权售予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此笔交易顺利获得了加拿大当局的批准。今年1月,东亚银行又宣布,拟将美国业务(仅包括纽约和加州的13家分行)80%的股权出售给工行。此笔交易还在等待审批,没人知道何时会有结果。它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手里已经押了好几个月。照例说,只有在涉及国家安全时才需要该机构的审核。在中方看来,美国对收购硬资产的中国买家怀有敌意。此外,中国的银行家和投资者指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运作中毫无透明度,而中国的投资环境比美国更透明、更公正。

  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迄今为止,外国对华投资额为333亿美元,其中58亿美元来自美国,美国是第二大买家。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仅为大多数银行家所预期将很快达到的数额的一小部分,也仅为流入中国投资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于在美金融资产风险的担忧十分明显,已削减了对按揭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以及企业债券和股票的购买量,将购买活动集中在美国国债一项。

  目前中国仍在继续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已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过近来,美国印制美元并以此迫使全世界,尤其是中国,面临两难局面——要么将汇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并推高通胀,要么让本币升值——的策略,最近似乎产生了效果。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元在中国政府外汇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已出现下降,从2005年的占总金额的71%,下降到了目前的60%。对于中国所称美国机制透明度不及中国的说法,美国银行业者不以为然。然而,债权国的看法总是比债务国更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会着眼于在美国进行更多并购,而美国迟早要习惯这一点。

  全球化导致三方面社会对立

  来源:8月30日《联合早报》

  今天,社会抗议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抗议方兴未艾,西欧社会也开始经历新一波不同形式的社会抗议运动。社会抗议运动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在众多的因素之中,恐怕没有一个比全球化更重要的了。全球化至少导致了三方面的社会对立。

  第一是贫富对立。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利益,也造就了高度的贫富分化,可以让人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社会群体要抗议全球化。第二是社会群体的对立。全球化造就了新的移民社会,而快速移民使得传统社会难以消化新移民。新移民不仅给社会就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还带来了文化和价值层面的冲突。如果内部移民群体是属于不同种族的人,那么更会导致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第三是精英和大众的对立。无论是贫富对立还是具有不同文化和价值的社会群体的对立,在历史上都存在着。而现在,政府站到了资本这一边,或创造财富,或转移财富,或掠夺财富。

  驱动各国政府GDP主义行为的意识形态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重效率,轻公平。在当代,理论上仍奉行社会主义的中国成为了新自由主义最大的实验场所。政府简单地把经济政策应用到社会政策领域。结果导致了包括医疗和教育在内的社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新自由主义使得财富大量积聚在资本手中,政府非但没有实现规制资本的职能,反而成了资本的奴婢,服务于资本。由此导致社会各阶层不满政府、丧失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将这些不满化为参与社会抗议运动的动力。在缺失任何宗教因素的约束的情况下,不难理解GDP主义横行、以钱为本、人欲横流等现象。富人、中产阶级、穷人,这些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通过频繁地互动塑造着各种新的共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把共识转化成为行动。他们希望在抗议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获得未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