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11132"战略 打造"十二五"经济增长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1 11: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建党9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勤劳朴实的秦安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在古老文明的娲乡大地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昔日贫穷落后的古成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个经济发展、百业兴旺、山川秀美、文明和谐的新秦安在葫芦河畔悄然崛起。
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秦安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踏着新时代的坚实步伐,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势东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实施农业稳县、商贸活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该县县委书记徐健。
记者:县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面貌。从甘肃省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到天水市的“1135”发展战略,再到秦安县的“11132”发展战略,请徐书记简要谈一下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徐健: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是全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县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资源匮乏型贫困县科学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发展模式的新转型和发展阶段的新跨越。
“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县将牢牢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等重大历史机遇,以跨越式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和科技为支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实施“11132”发展战略,即建设一重点(全国果品产业重点县);一圣地(全国旅游寻根祭祖圣地);一区域(天水-秦安城乡统筹示范区);三基地(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人力资源开发基地);打造两品牌(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中国西部现代小商品城),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县域工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
记者:请您详细谈谈秦安县特色农业、县域工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的发展情况。
林果产业增收富民
徐健:素有“瓜果之乡”美誉的秦安县,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最适宜栽培区之一。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按照突出特色、质量优先、集约经营的原则,坚持做好绿色无公害生产、实施品牌战略、龙头企业带动三大文章,在调整林果种植结构、扩大规模生产基地上打基础,在提高果品档次、争创优质品牌上下功夫,在加大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条上求实效,林果产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至2010年底,全县林果总面积达79.3万亩,其中以苹果、桃为主的水果面积58.45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面积20.85万亩,果椒总产量38.1442万吨,产值11.246552亿元,农民人均1949.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的66.5%。
秦安县在林果业发展中,积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果品生产基本实现了栽植规范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生产集约化。
秦安果品品牌效应日渐凸显,秦安蜜桃、红富士苹果、金冠苹果、新红星苹果、早酥梨、凯特杏、花椒等七个果椒品种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秦安蜜桃、秦安苹果被评为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并获“中华名果”称号。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了实现果品贮藏保鲜增值,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果农收入,县上累计建成果品气调库43个,各类简易果窖10528个,年贮藏能力达19.799万吨。秦安果品畅销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北京、上海、广东等24个省市,还远销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家,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产、贮、运、销、加工为一体的林果产业体系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果产业化发展格局。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等称号,获得“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建设示范县”、“中国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等殊荣。
(责任编辑:魏敏)
商贸流通日益繁荣
徐健:素有“旱码头”之称的秦安,是著名的汉唐故郡丝路重镇,历史上商贸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秦安“货郞担”走南闯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秦安“货郞担”挑出了大市场。改革开放30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建设市场作为搞活商贸流通、繁荣城乡经济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效。闻名遐迩的兴国小商品市场经过两次扩改建后,规模、档次得到较大扩容和提升。在该市场的带动下,轻纺商城、果品批发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城区各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格局,市场年成交额6.5亿元。
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市场的繁荣,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商贸经济的蓬勃发展。2010年底,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秦安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安置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商贸旺,工业兴。秦安县坚持走工贸联动的路子,依托小商品市场和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小商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涉及鞋帽、地毯、铅笔、纸箱、淀粉、果汁等160多个花色品种,地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去年以来,秦安县提出了“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建设商贸城”的宏伟目标,紧抓“商贸活县”战略不放松,加快构建仓储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现代小商品城。“十二五”时期,随着一大批市场建设项目的实施运营,秦安商贸业将实现更为辉煌的二次腾飞。
县域工业蓬勃发展
徐健: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培植地方财源、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完善服务机制,全力搭建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
我县坚持“引资增量、园区扩容、骨干支撑、科技创新、品牌带动”的发展思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何川工业园区,以果汁生产、粉条加工为主导产品的安伏-叶堡工业园区,以塑料加工为主的西川工业园区,以制鞋、服装、小商品加工为主的蔡店工业园区,以建筑建材为主的莲花工业园区。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乡镇企业示范园区5个,五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已具规模,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聚宝盆”。
2010年底,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4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82亿元。
(责任编辑:魏敏)
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徐健:秦安是一个文化大县,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地湾遗址、兴国寺、文庙三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还有街亭古战场、女娲祠、明清店铺一条街等文化遗存近百处。当地民间文化绚丽多彩,秦安老调、陶艺制作、草编工艺等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旅游拉动”战略,着力开发利用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发展旅游新型产业,通过加强景点景区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接待设施建设,连年举办桃花会、女娲文化节、果品博览会等大型节会,扩大对外宣传,打造旅游品牌,构架起了特色鲜明的寻根祭祖游、三国古战场游和农业生态游,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
“十一五”以来,秦安县采取项目争取、招商引资、政府投资和民间集资等多种方式筹资2400多万元,对10多处重点旅游景点进行了维修。同时,争取并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建成了叶莲、蔡莲公路,通向大地湾遗址、街亭景区的交通瓶颈被打通。同时,加大柴家山等8处生态旅游景点建设力度,形成了高标准、上档次的“吃农家饭、住农家舍、进农家园”的田园式农家乐旅游模式。
秦安县不断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五营乡邵店村和兴国镇凤山村被评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陇城镇分别被评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旅游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兴国寺、凤山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景区。
“十一五”期间,秦安县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关联带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日趋完善,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累计接待各类游客1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两项指标均超过“十一五”计划。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拉动了全县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和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秦安县打造“数字国土”,建城了甘肃省第一家县级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它运用于全县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请您详细谈谈。
徐健: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战略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县为了持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探索现代化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历时12个月,由甘肃省基础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和秦安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由秦安县国土资源局承办,建设了秦安县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该信息平台整合了县域已有其他大比例尺地图及高分辨率影像的地理信息数据,并结合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地质灾害、县城建设等信息,形成相应专题应用系统,实现专题应用成果多形式输出,全部以三维地形场景显示。为县政府各部门间进行交流、掌握县情、信息共享提供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县级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广泛运用,促进各行各业部门的资源共享,为政府规划、决策、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比如运用在林果产业方面,重点表现产品概况、林果产业布局、产品销售网络和基地建设等,为分析和规划林果产业布局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还可以进行果品的质量溯源,绿色化、无公害化追踪,以及和企业商户发展电子商务。
地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和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地理信息资源的方式从数据变为“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这一成果将广泛应用于政府公共管理、行政决策和应急指挥中,使地理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管理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今后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旅游等事业发展提供标准的、丰富的地理信息,将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推动秦安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牛新建 姚丽娜)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