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放水”度危机 中国“蓄水”抗通胀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8: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最近严重影响资本市场信心的有三个因素:美国轮廓逐渐清晰的QE3、全球经济二次衰退风险加大与新兴经济体通胀居高难下。

  其实,这三个因素可以归结为两句话,欧美“放水”度危机,新兴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蓄水抗通胀”。

  第一,美国仍然有可能继续“放水”,也就是QE3出台的可能性很大。

  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投放2万多亿美元。

  虽然QE2招致来自美联储内外的批评,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仍认为QE2是成功的。

  美联储8月30日公布的最近一次货币政策决策例会纪要称,最近一轮美国经济衰退比原先预计的程度要深。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还没有恢复到本轮经济衰退以前的水平。由是,美联储的决策者还讨论了其他一些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工具,并准备在适当时机采取行动。

  其实,美国的“放水”完全是基于国内经济需要而采取的刺激措施,即“以我为主”并没有考虑世界其他经济体的感受。虽然刺激政策频繁推出只会让经济肌体麻木,产生抗药性和依赖性。相信对其国内的作用也会如中国老话儿所讲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美国的货币决策者显然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

  根据8月30日的纪要,美联储理事在是否采取新的刺激性货币政策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参加投票的10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者当中,有7人投了赞成票,3人投了反对票。这种情况在美联储历史上是少见的。反对者担心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未来通货膨胀加剧。

  然而,为了解决现实经济的衰退困境,继续“放水”仍然是美国最佳的选择。

  第二,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拖累下,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很大。

  对于世界经济形势,国家发改委的判断是,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但复苏的进程很脆弱、很不平衡,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美国经济一、二季度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0.4%和1%,均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增幅;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经济颓势仍将持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刺激经济复苏政策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主权债务问题日趋严重。

  此外,西亚北非政局持续动荡,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特别是近期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事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充满变数,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

  用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的话说,就是“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敏感阶段’,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面临持续的低增长,需要采取适当政策才能避免经济二次衰退。”

  这个适当政策是什么?

  依我看,根源是改革欧美传统的福利制度、改变从政府到民间的超前消费经济结构。欧美也一直在这些方面进行尝试,但收效甚微,况且这些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也无助于解决当前其经济衰退的风险。

  虽然佐利克很赞赏中国在发展道理上“行得通则用,行不通则弃”的发展真谛,并提出“中国的经验可以用于其他国家”,但现实是,其他国家学习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并不容易。

  所以,化解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衰退最现实的方法,依然是推出一轮又一轮的刺激政策,亦即“放水”。

  美国的QE3不必多说。德国也有望加入“放水”的阵营。德国政府发言人8月31日表示,内阁周三批准扩大欧元区援助机制EFSF规模的法律草案框架,准备在9月底前交国会投票。周二消息称,德国议会9月29日将投票是否允许EFSF在二级市场购买主权债券,并将其规模从目前的2500亿欧元扩充到4400亿欧元。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称,当前发达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对于美国债务型经济体制而言,要想举债就必须提高债务上限,而未来继续增发货币以及“弱美元政策”为赤字融资无疑是债务削减的必然选择,而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可能成为全球债务性通胀的最大受害者。

  第三,新兴经济体“蓄水”抗通胀。

  与欧美发达经济体面临的经济衰退风险不同,新兴经济体需要应对的则是日益高企的通货膨胀。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状况取决于全球的利率环境即美国利率,而美国利率又将长期保持在低位。这样就造成全球负利率由去年4月以来的-0.6%滑至-1.3%。持续负利率加大了货币流通的速度,造成全球流动性极度泛滥,并最终那个将流动性推向新兴经济体。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前7个月CPI同比上涨5.5%,巴西前5个月通胀率累计达3.71%,印度前5个月批发价格平均涨幅为9.25%,已连续17个月超过8%,俄罗斯5月份CPI同比上涨9.6%。此外,越南等“新钻国家”也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越南、印尼2011年通胀率将高达13.5%和7.1%。

  为管理通胀及通胀预期,新兴经济体纷纷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连续6次提准,三次加息,巴西央行连续4次加息,印度央行更是从去年3月至今已经10次加息。

  为了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中国自去年以来共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银行资金大概在4.2万亿左右,而从9月份开始,保证金将纳入存准提取范围,初步测算在8000至9000亿元。在20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蓄水”逾5万亿人民币。而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对冲外汇占款。

  正是经过了这些努力,8月初召开的央行上海总部年中工作会议才强调,当前货币条件正向常态回归。

  与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相对应的是,全球四大央行(除欧洲中央银行外)均保持超低利率,导致前者的输入性压力愈来愈大。国际金融协会(IIF)预计,2011年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将有960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将使得货币调控的努力被本币升值预期下的国际资本流入带来的流动性所冲销。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4%。

  正因如此,中国多次强调稳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9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国家发改委近日也承认,价格总水平完成全年预期目标(4%)的难度有所增加。

  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倾力与通胀进行一次大决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CPI的拐点不能被有效确认,市场还是趁早打消货币政策有可能放松的念头。

  最后,无论是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放水”,还是新兴经济体的“蓄水”,其本质都是对抗危机的手段。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如何不让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应对危机的手段发生冲突,正如佐利克所提出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