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去高考了?专家称,再过10年,大学生人数只有现在的一半李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09: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李芃 上海报道

  复旦大学正努力申请,让通过其自主招生预录取的学生免于高考。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与当初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相一致,复旦的“去高考化”尝试最有可能率先在上海地区试行。

  另外,教育部从今年起放开了台湾高校在大陆六省(市)招收自费生。与此同时,越办越红火的民办国际高中和重点高中国际班,也在分流着每年的高考人数。

  事实上,出于对传统公立教育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心,越来越多的学生或家长开始选择接受海外高等教育。这一新趋势将不仅倒逼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内部改革,也将倒逼国内基础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

  高考人数不断分流

  自2008年以来,高考人数就一直呈递减趋势。

  江苏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员告诉记者,到2020年,全国大学的生源数将比现在减少一半,长三角地区尤甚。

  除了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原因,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推手。比如以多年的自主招生改革实践为支撑,复旦从2010年初开始就酝酿脱离高考,完全实现自主选拔。

  复旦大学新闻处有关人士表示,复旦大学通过对比发现,与高考录取的学生相比,面试预录取的学生不仅专业成绩突出,而且整体学习成绩都靠前:其平均成绩绩点高出0.23。

  “对自主招生预录取的学生而言,高考成绩没什么意义”,上海某部属高校本科招生办主任透露,多所高校都希望不看高考成绩,按照各校自己的标准来选拔学生。

  另据教育部今年上半年的消息,2011年起将开放台湾高校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市)招收自费生,教育部特成立“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保证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稳妥。

  这一大趋势,也渐渐红火了各种民办国际学校和重点高中的国际班,而这两者的学生都以国外大学本科为目标,从高中阶段起就选择与国内的大学绝缘。

  “我们高中部的招生数量以每年40%-50%的速度扩张”,枫叶国际教育集团上海办事处主任孙德胜告诉记者,甚至每年秋季开学以后,还有很多学生陆续从普通初中、高中转学进入枫叶教育集团位于全国的五大校区。这不仅对国内大学造成竞争,也给国内的普通高中带来了压力。

  “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的高中教育等于是国外大学的预科”,孙德胜表示,国际学校以及日益增多的国内重点高中国际班,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和国内的基础教育分道扬镳。

  教育资源面临整合

  上海市教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普通初中的毕业生数为9.99万人,但同年普通高中的招生数为5.58万人,除去升入职业高中的1.24万人,余下的3万多人中,有一部分就进入了国际学校。

  早在2009年4月召开的首届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上,上海市教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徐钦福就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希望将其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向苏浙两地开放。

  然而教材的不统一、课程改革不对接,以及以户籍为基础的高考制度,阻碍着地区之间基础教育和高等资源的共享乃至整合。

  魏所康认为,如果仅仅是上海方面放开招生,或者采用类似“择校费”之类的手段来配置资源,很明显是不公平的。

  魏所康建议,长三角区域经济和文化基础相似,可以尝试在区域内统一实行基础教育的招生考试和课程改革,以此促进基础教育资源的优胜劣汰、优化配置,“这种‘大一统’未必是坏事”。

  在高等教育方面,调整的大幕也已悄悄拉开。自2010年开始,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开始大规模缩减其网络教育的招生规模,上海交大甚至给出了“五年左右退出学历教育”的时间表。

  某地教科院参与全国教改规划纲要起草的一位专家认为,网络教育由各高校自行组织,从录取到授课都不够正规。现在普通高校已经能做到充分招生,再开设网络学院是占用资源。

  在上一轮扩招中,高校纷纷大举扩张,接下来必然要面临一轮资源整合。教育部门对网络高等教育的逐步“规范”,不排除给普通高等教育,尤其是本二、本三院校让路的目的,而这或许只是资源重整的开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