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用套餐吸引信用卡客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3 11: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品牌与满意度研究专家,拓索(中国)高级副总裁李金晖

  邓娴

  要想让客户满意,必须要做更多的事。在提供服务时,必须首先了解用户预期并对绑定客户做深度开发,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银行必须做好用户的数据挖掘工作。

  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提供服务时,一定要了解目标客户的预期是个什么样的水平。预期是一把双刃剑。对你的预期太高,可能很难让客户满意;对你的预期太低,你这家银行可能压根就进入不了客户的选择集合。这也是大行由于用户规模大、众口难调,难以提升满意度的所在。

  并且,银行服务和其他服务不一样,不是排他的,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产品,大部分人家一般就只有一台相应的产品。而银行服务往往选择多家银行。而且某些银行进入客户的服务集合,未必是客户自身的主动选择,比如:发工资的工资卡/工资折,购买基金/支付房贷可能被指定了只能从某家或者某几家银行中选择。但是这种绑定未必被客户所认同,除了绑定的服务,其他服务选不选你,很难说。如何让绑定客户成为自愿客户,银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然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各银行在信用卡上还多在冲规模抢份额。但每个人有效用卡数量不会太多,量的争夺之外应该看重的是质的竞争。对银行来说,要竞争成为客户的首选信用卡或者备选,不能变成睡眠卡。

  而以上种种,都需要银行对客户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银行知道客户很多信息,包括刷卡行为、取现行为、消费习惯,收入等等,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发现某个特定人群经常在某个网站购物,那么银行可以跟这个网站合作,拿折扣,定向邀请这些用卡客户,以此提供用户的黏性。

  比较而言,对用户数据的挖掘上,移动的做法就值得借鉴。银行可以对现有客户做更深入的数据挖掘,比如积分、服务、手续费设计、理财的规划安排等等。可以更好的绑定优质客户。当然,银行更讲求安全性,不能把数据给第三方做数据挖掘,但是自己又缺乏相关的人才。所以,差距还很大。

  举个例子来说,在2011年度《中国银行品牌拥护度和个人业务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与2008年的调查比较,测评指标中下降最多是“积分奖励体系吸引人”。一方面,现有的积分体系设计对客户吸引力可能不够;另一方面,做好客户分层,比如什么样的客户要用什么样的吸引措施,应该做研究。

  当然,移动对数据挖掘过度的做法也需要引以为戒。比如开发出的套餐太多了,有的省份某些套餐就只有十几个人用,套餐的管理成本太高等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