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确保民生工程不打折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08:14 来源: 经济日报

  重庆商报廖水南来信说,经济日报“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等系列报道,涉及的都是保障性住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并颁布《住房保障法》,从立法层面对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责、住房保障的实施计划、惠及对象、资金来源、运作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法律界定,用立法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特殊阶层等人群的住房需求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一个由政府、金融资金、资本市场融资相互配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常态化、规范化,为我国住房保障建设提供法制保证。

  贵州省赫章县赫章报社杨海来信说,随着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存量会越来越大,确保分配公平是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也是民心工程的关键。笔者注意到,经济日报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系列报道特别注重民生工程中“不让政策走样”、“不让建筑质量打折”,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后续管理。如江苏省提出保障性住房房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公开透明;湖北省创新机制,保证住房保障工作公平运行等。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受益,要求我们要从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定完备的政策制度。实行保障性住房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以机制规范行为,以制度堵塞漏洞,使准入和退出的结果让社会信服、让百姓满意。

  安徽省巢湖日报社许晓明来信说,调动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完善政府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在项目参与中有利可图。从报道中得知,各地通过积极有效的探索,建立了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机制。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激励民营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为优质资金的进入和有效运转营造了良好环境。如湖北省引入民间资金,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商品房捆绑开发;上海市在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工程手续办理上建立了绿色通道,并对其他建设项目给予支持。

  这些报道提醒我们,在利润较低的情况下想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既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以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逐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营的长效机制,才能营造出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差钱”的好环境。

  湖南省浏阳市森林公安局陶功财来信说,经济日报“各地创新机制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和“来自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线的报道”多角度挖掘、全方位介绍了各地的创新思路和成功经验,关注民生,贴近民众。特别是《辽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 服务民生创共赢》一文,报道辽宁省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推进棚户区改造,既解决了贫困人口集中成片居住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结构优化,又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形象,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有利于实现产业再造和经济转型,起到“建设改造一片、带动提升一方”的作用。

  报道的经验和做法使我深受启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既能增加投资,又能带动消费,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出,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住房有效供给,还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