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深处献石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06:44 来源: 经济日报从新疆库尔勒市出发,越野车开了一上午,我们才到达中国石油的一个作业区。在这里吃午饭后,我们又匆匆上路。越野车穿过成片成片的胡杨林,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沙漠。茫茫沙漠中,惟一的公路是中国石油集团修建的“石油公路”。“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标语忽地进入视野,我们上前在这里照相留影。上车后,才觉得嘴里进了细沙,一嚼沙沙地响。
3个多小时后,我们才赶到了塔中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的油田。
“油田最艰苦的岗位在哪里?”我们问塔中油田党总支书记罗晓哲。
“在单井。”罗晓哲答。
我们要去采访!已经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地带,一定要去油田最艰苦的岗位看看。
我们第二天上午去单井。进沙漠得坐专门的沙漠车。“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一上车,司机就提醒我们。等车开起来,我们才知道这句话的重要性。沙漠中的沙丘坡度很大,一路狂颠,虽然系上了安全带,我们还是被颠簸得昏头涨脑。
20多分钟后,我们到了塔中油田405—1井。这是一口“孤单”的井,只有一个“磕头机”、一个储油罐、一排临时板房。举目四望,全是沙漠。
井上值班的叫李超兵,从2006年这口井投产,他就在这里工作。也许在井上待的时间长了,他很腼腆,我们问一句他答一句。“这口井每天产多少油?”“六七吨吧。”“每天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每两小时巡检一次,每天向油田报告情况。”“每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孤独,寂寞。”
最表现出孤独寂寞的,是那条叫“大黄”的狼狗。它好不容易看到了生人,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一直腻着我们不愿意离开。
井上另一个人是带班的班长张贤波,是四川大学的毕业生,也是2006年来到这里。
张贤波活跃得多,我们来采访,他很兴奋。他说刚来时曾经彷徨过,但几年下来已经深深爱上了石油行业,觉得收获很大成长很快,内心有一种自豪感。他主动拉着我们参观临时板房,一间工作室,一间厨房,一间卧室。我们注意到,屋里有空调,有电视,有冰箱,还有抽油烟机。
“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油田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张贤波说。
我们问罗晓哲:“油田上大学生多吗?”
“现在差不多80%都是大学生。”罗晓哲答。
“他们工作安心吗?”
“也有极少数吃不了这份苦走了,但大部分都安心留了下来。石油是个大行业,舞台足够大。我们有92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大家在骨子里有一种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结。”
在返回的路上,再一次路过那个标语,我们觉得多了几分亲切,也多了几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