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个差异解析个人感受为何会与CPI表现不一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7 09: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每月CPI数据出炉的时候,总会招来各种各样不同的质疑,有的人说高了,有的人说低了,很多人的感受常常会和CPI表现不一致。专家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统计数据,也不能简单怀疑人们的感受。不同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不一样,大家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要客观、全面、平和地对待CPI。

  个体与总体的差异

  如果人们根据对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与根据全部商品价格平均计算出来的涨跌幅度相比较,必然会产生较大差异

  感受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是个体与总体、部分与全部会有差异。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并且是一个平均数。从CPI涵盖的人群看,既有城镇居民,也有农村居民;既有有收入的人,也有无收入的人;既有已婚成家的人,也有未婚单身的人等等,是13亿人平均水平的CPI。因而当某个人谈对CPI的感受时是他的个体感受,个体感受肯定会与反映平均水平的CPI有差异。

  从统计内容看,CPI中既包括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包括价格下降的商品,还包括水、电、燃气等由政府定价、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如果人们根据对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与根据全部商品价格平均计算出来的涨跌幅度相比较,必然会产生较大差异。

  举例来说,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较多,老百姓感受较为强烈,但猪肉仅仅是计算CPI的262个基本分类之一,猪肉价格上涨无疑会推高CPI,但猪肉价格指数不等同于CPI,除非其他261个基本分类的价格上涨幅度也与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相同。因此,除了看总的CPI指数外,还应该看具体类别和商品的CPI涨幅。

  同时,CPI涵盖了全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但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来说,可能其中的部分商品和服务并不是经常性的消费项目,对价格的涨跌自然感受不深。但对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个群体来说,这些商品(服务)却是经常性的消费项目,对价格的涨跌感受很强烈。

  比如,近几年来手机、彩电、电脑等持续大幅度降价,但这些商品我们不经常消费,所以就不敏感,而水、电、燃气价格上涨较多,而这些商品我们天天要消费,所以我们感受强烈。开车的人对油价上涨非常敏感,但不开车也不计划买车的人则基本没有感觉。

  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

  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也不相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和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

  原因之二是个人承受能力存在差异。由于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也不相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和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比如说,在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日常支出中,食品支出通常比重最大,这部分支出还很难压缩。在当前食品价格上涨较多,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不减少消费数量,必然会增加其食品消费支出,使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加,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尤为深刻,很大程度上会感觉发布的CPI数据偏低。对高收入群体来说,食品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也较小。由此可见,收入越高,群体承受能力越强,对价格上涨的敏感性相对就要弱一些。

  对比时间的差异

  CPI的对比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其中同比价格指数是本月与上年同月对比,环比价格指数是本月与上月对比

  原因之三是对比时间(基期)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的价格变化往往是将时点价格进行比较。一般是将今天某一商品的价格与昨天或者前几天的价格相比,最近购买的价格和上一次购买的价格相比,对比时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不断变化。而CPI的对比时间则是相对固定的,其中同比价格指数是本月与上年同月对比,环比价格指数是本月与上月对比。特别是CPI是用月度平均价格比较计算出来的,不是用时点价格比较计算出来的,这样会带来感受上的差异。

  另外商品涨价的时间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也特别大。月初涨价和中旬、下旬涨价对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涨价对当月的CPI影响是不大的,老百姓有时候只看到月末涨价了,却没有看到当月大多数时间价格没有变化,因而出现CPI和老百姓的感受偏差。

  比如,4月份西红柿的月平均价格是每公斤5元,5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的价格分别是每公斤6元、5元、4元、4元、5元、6元,简单平均计算,5月份西红柿的平均价格仍是每公斤5元。从统计数据看,4、5两个月西红柿价格相同,价格指数为100。但人们往往对5月份前半个月西红柿价格的下降感受不深,而对后10天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感受深刻,这种感受自然与统计数据大相径庭。

  地区间的差异

  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存在价格上涨不同步以及价格高地、价格洼地的现象

  原因之四是地区间存在差异。在大市场、大流通的环境中,地区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价格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由于地区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较大差异,仍然存在价格上涨不同步以及价格高地、价格洼地的现象。

  以2011年7月份的数据为例,全国CPI同比指数为106.5,其中宁夏最高为107.7,西藏最低为105.1,高低相差2.6个百分点。宁夏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全国的CPI低了,西藏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全国的CPI高了。

  蔬菜价格受灾害天气影响较大,个别月份地区间蔬菜价格的变动甚至会出现相反的变动趋势。比如,2011年6月份,全国鲜菜价格比5月份下降0.8%,但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鲜菜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鲜菜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即时与滞后的差异

  价格指数是一个滞后的统计指标,是事后反映,它对市场价格的反映客观上存在一个滞后期

  原因之五是消费者对价格感受存在即时与滞后的差异。老百姓对价格变化的感受往往是即时的,不断变化的,而价格指数是一个滞后的统计指标,是事后反映,它对市场价格的反映客观上存在一个滞后期。如9月9日将要发布的CPI数据是8月份的,但人们感受更多的可能是9月9日当天或前几天的市场价格变化。

  专家还指出,个人感受和CPI表现不一致,还有普通大众不希望价格上涨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因此总是希望市场价格不涨或者下降才好。在这种愿望下,一种情况是我们一般对市场上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下降不敏感或者没什么反应,但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比较敏感。比如说,三年前,猪肉价格曾经降到1公斤12元左右的低点,去年上半年稳中趋涨,大家没什么反应。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立刻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尽管现在的价格并不是近几年来的最高点。公众和媒体之所以过度关注,其实还是不希望价格上涨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责任编辑:王姣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