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粮仓 大丰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07:39 来源: 经济日报金秋时节,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再传捷报:继去年粮食总产首次超过1000亿斤大关后,今年粮食总产将历史性突破1150亿斤,比去年增加150亿斤;可向全国提供优质商品粮85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一
黑龙江用占全国1/10的耕地,生产全国1/4的商品粮,养活全国1/6的人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黑龙江今年播种8600万亩玉米、5000万亩优质水稻和500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全国第一。今年农垦粮食总产超400亿斤、哈尔滨市超270亿斤、绥化260亿斤、佳木斯140亿斤、齐齐哈尔50亿斤、大庆20亿斤。大丰收已成定局。谈及今年粮食大丰收原因,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归结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
大农垦引领示范推进
现代化大农业
今年黑龙江农业生产可谓风调雨顺,无涝少旱、日照充足、雨量适中,为粮食大丰收创造有利气象条件。更重要的是,全省高度重视以大农垦引领示范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生产,重点抓大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旱育稀植”、“大棚育苗”等农业科技模式;重点抓大农机,深耕细作、保墒蓄水,增加积温;重点抓发展大水利,增大节水灌溉旱涝保收田种植面积;重点抓大合作,推动农垦与地方场县(局市)共建,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贯彻落实到位中央各项稳定粮价、发展水利、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好政策,极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8月28日,在农垦九三管理局尖山农场一望无际的大豆万亩高产示范田地头,记者以手掌测量“垄沟”深松可达35厘米,再细数处于“鼓粒期”的豆荚,每株大约50个左右,最少结100粒圆实饱满大豆。尖山农场副场长郭伟核算,加上大垄密植、测土配方、监控滴灌、航化预防等农技应用,今年平均亩产在230公斤以上,亩均效益390元,增产增收已成定局。据农垦九三管理局书记张桂春介绍,这里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今年全局种200万亩高油高蛋白品种大豆,80%以上销往全国粮油市场。
在嫩江农场玉米高产示范田,1558亩适合寒地气候的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高近3米,玉米棒籽粒圆满熟至八成,已是丰收在望。场长陈殿俊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些玉米亩产能达800公斤以上,亩均纯收益550元。大丰收在于抢前抓早,今年4月25日就开始玉米大面积播种作业,抢积温保全苗,还采用良种密植,每亩达6000株以上;联合整地机作业,实现深松、耙地一次完成,为庄稼创造疏松、蓄水、保墒良好土壤条件;从秋整地到春播种,全用大马力农机起110厘米大垄并用精量点播机播种,机车都安装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000米直度误差不超过2.45厘米;在增加基础肥的同时,又增加根际追肥和叶面施肥。这些措施为玉米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探索一条新路。
尖山、嫩江农场大豆、玉米高产示范田,只是农垦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夺取大丰收的缩影。今年,农垦九三管理局11个农场都推广了这种从示范田到广袤田野的现代化耕种模式,同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402万亩耕地,玉米增至100万亩、大豆20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将达到30亿斤,增长26%以上。
农垦九三管理局农业局长李友将农垦这种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式归纳为组织化、集约化程度高,加上大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农业科技和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同时优选高品质种子、化肥,这些要素集成高效生产力,保障了今年的粮食大丰收。
在三江平原腹地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是应用这种大科技、大农机等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最集中地区。今年建三江局优化种植结构,及早扣棚、100%集中供秧催芽、100%包衣,全部采用高效插秧机插秧,应用智能催芽、定向播种、3G物联网管理大棚、太阳能增温、节水灌溉等12项农技。
在建三江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金色稻浪掠过天际,蔚为壮观,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全局1100万亩耕地,今年调整种植优质寒地水稻达950万亩,新增水稻面积86万亩。预计今年全局粮食总产将达135亿斤,商品化率高达95%以上。
黑龙江垦区在去年粮食总产创360亿斤新高基础上,今年又向粮食总产400亿斤目标冲刺。2011年,垦区着重优化结构,播种水稻面积2182.4万亩,新增258.9万亩;玉米面积1020.6万亩,新增88.2万亩;大豆面积745.7万亩,麦类面积140.3万亩,其他粮食作物27.1万亩。同时重点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生产全程机械化,使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5%。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加快发展东部地表水灌溉和西部节水灌溉;继续集成推广“十大”农业新技术和保护性耕作、GPS导航等“十大”农机新技术,确保粮食总产超过400亿斤。
垦区在建设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综合示范区同时,推动“场县(市局)共建”工程,带动地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目前,垦区9个管理局、105个农场,已同省内12个地区、51个县市落实代耕、代种、代收“三代”任务4050万亩,已完成“三代”面积1118万亩;为56个市、县供应良种17万吨;为周边农民开展室内和现场培训9.7万人次;已落实共建科技园区132个。
农业新技术推广为大丰收提供重要支撑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最大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省1/4。粮食商品率高达75%以上。
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41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555万亩,水稻809万亩,分别新增63万亩和80万亩。全市落实“旱田抢墒保全苗、水田抢水保插秧”措施,主动抢抓农时,5月8日旱田播种全面告捷,旱田全部都抢种在腰窝上。5月25日全面完成水稻插秧任务,水稻都插在丰产期。
哈尔滨市今年投资18亿元推进旱改水“扩稻”工程,完成水库加固97座,新打大型机电井1062眼,建移动泵站114座;投资1.3亿元建设11处智能化水稻育苗中心;还发挥94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近9万台先进农机具作业标准高的作用,完成旱田高标准机械春整地1464万亩,机械精播2053万亩,高标准机械播种程度达88%,水田机械插秧523万亩,机插程度达65%;重点推进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五常市20万亩水稻、方正县12万亩水稻、双城市10万亩玉米和呼兰大用现代农业5个大型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9大类,51个项目,新技术推广面积突破了7000多万亩次,为夺得今年粮食总产270亿斤大丰收创造良好条件。
在全国产粮先进县肇东,378万亩农作物丰收在望。走近五里明镇的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最抢眼的当数耸立在青纱帐中的一套套大型灌溉设备。这些“大个子”蛮灵巧,原地转一圈就能浇地500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三年来,肇东市融资5.5亿元,重点推进了平原水库除险加固、涝洲泵站更新改造、五里明引松灌溉、坤泥河小流域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五大水利工程建设,新打抗旱水源井3400眼,机电井总量达到7600眼,单井覆盖面积达到450亩;新上大型喷灌设备158台(套),节水灌溉面积128万亩,肇东市378万亩农田都“喝”上了“自来水”。
“晴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土壤不保墒,见风就倒秧”是过去肇东整地耕暄全靠小四轮粗放农业生产土地情况的真实写照。今年,肇东市以国家、省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为拉动,投入资金1.62亿元,新组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16个,使总量达到26个,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其中80马力以上251台,配套农机具13317台(套),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2067台(套),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
农业科技的推广为今年大丰收提供重要支撑。肇东市的许多地块,点缀着高矮不一的“铁盒子”。这是由小气候分析、电子气象站、墒情分析以及虫情测报组成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可通过无线传输,上传风向、风速、土壤墒情、气温、虫害等数据,以便及时分析处理。安装在田间的“千里眼”,将各种喷灌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控制设备运行。
在肇东市高产核心示范区的太阳能杀虫灯,通过频振诱控技术,每盏灯确保近100亩农田免于虫害。今年7月,虫情测报系统发出预警,农技人员将170多万块防治玉米螟的“蜂卡”安装到田中,全市“虫口”夺粮1700多万公斤。2010年肇东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肇东粮食总产将超55亿斤。
经过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和市乡科技骨干研究总结的“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深松整地、小垄密植、包衣滤水、机械播种、节水灌溉、化学防控、防螟促熟、早种晚收”的玉米吨粮田40字栽培模式和“选用良种、两段育秧、精管秧田、超稀摆插、水层管理、化学除草、防病灭虫”的28字超级稻栽培模式及“棚室蔬菜”栽培模式,蕴涵在广袤黑土地增产丰收的硕果里。
粮食生产发展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大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精神和一系列惠农政策,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防控各类灾害。特别是在水利化建设、深松整地补贴、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农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今年省本级共安排“三农”发展资金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全省仅春耕生产共投入540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全省对粮食生产发展政策支持和投资是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3月底前122.74亿元“四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极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重点抓好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637.8万亩,比上年增加314.5万亩。按照“增水稻、扩玉米、调大豆”的要求,全省水稻播种5171万亩、玉米播种8856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708.6万亩和1008.3万亩。今年,仅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一项,全省增产粮食达百亿斤以上。
——重点抢抓农时。全省3月25日完成水稻大棚扣棚,4月25日完成水稻育苗,均比去年提前一周左右。大田播种和水田插秧均比历年提前3—5天,比上年提前10天以上。
——重点抓科技兴农。抓好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管护措施配套应用。大力推广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实施面积达1650万亩;种子包衣率达到9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推广系列高效实用农技和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重点抓粮油糖高产创建示范区。连片示范区扩大到682个,覆盖所有县(市),三区创建面积达到8503万亩,比上年增加1377万亩。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推广面积达到1.58亿亩,比上年增加1300万亩。涌现出2万亩以上连片的规模创建地块181个,面积528万亩。
——重点抓农业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新组建的440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机械作用,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全省机播比例达到90%以上,完成春整地面积8400万亩,全部实行机械精细化操作。全省新建水稻育苗小区2508个、大棚11.4万栋,水稻大棚总数达到51.6万栋,其中智能化大棚达到1.69万栋,大棚化育苗率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并向小区化、工厂化、智能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
——重点抓水利工程建设。全省投入水利资金150多亿元,启动了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林甸、富裕牧场、富南、富西和兴旺等5个灌区工程建设和东部三江平原地区沿乌苏里江、黑龙江和兴凯湖流域的14个大中型灌区工程,确保了春耕生产用水需求。新打抗旱水源井10749眼、修建小型集水工程394处。新增蓄水能力8700多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00多万亩。
——重点抓大农机应用。全省新购置大中型农机设备3.97万台(套),其中拖拉机1.79万台,配套农具4500台。全省新组建300个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提升了农机化水平。全省在粮食生产关键时期,重点开展了防低温、旱涝、病虫、风雹为重点的灾害防控会战,最大限度减少了粮食损失。为夺取全年粮食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