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菌子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3 10:04 来源: 商务部网站
山村里办“菌子节”,这一新鲜事激发了我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这个办节的山村叫白沙河村,属牟定县蟠猫乡蟠猫村委会,是一个“躲”在深山里的彝族山村。来之前,就听说该村每年采收松茸收入达20多万元,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松茸村”。9月2日是白沙河村的“菌子节”,过了这一天,该村6800多亩山林中长出的松茸,就算正式“开采”了。
村民们自发开通的“公路”蜿蜒在大山深处,越野车艰难地在山谷中爬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后,白沙河村才出现在我们面前。
村小组长黑光祥家的堂屋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牟定县蟠猫乡白沙河蔬菜协会”,另一块是“蟠猫乡白沙河松茸资源保护与开发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看到这两块牌子,彝族山村群众思想观念更新达到了一种什么状况,已可见一斑。
黑光祥家的大院子里聚满了村民,羊汤锅四溢飘香,村里的“菌子节”就算从这时开始了。据了解,由于干旱的原因,今年山里的菌子成熟晚,因此“菌子节”也相对往年作了推迟。白沙河村的“菌子节”从2004年协会成立以来,已经办了6年。这个村有32户人家,每年每户出2个劳动力,统一到山上采收松茸,然后由松茸协会统一销售、统一分配利益,几年下来大家都非常满意。2006年,村里销售菌子收入28万余元,村里统一拿出12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修通了“公路”,从此,村里与外界的沟通更加通畅。
在铺满松针的堂屋里,村民们纷纷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致富经”。科学利用独特的林下资源增加收入,成了议论的主题。蟠猫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王凤伦和村小组长黑光祥虽不善言谈,但对村里的发展却思路清晰。“虽说要‘靠山吃山’,但也不能乱开采,违反自然规律。将来,我们不但要在菌子采收上实行科学管理,还要在销售上做点文章,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逐步提高销售价格。”黑光祥的话满带希望。
大山深处的彝族群众有着如此更新的观念,着实让人吃惊和欣喜。采访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个村群众思想的更新由来已久。为了增加收入,村民们非常注重信息的可贵性。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里除了合理采收松茸创收而外,还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种植高山反季蔬菜、烤烟和核桃等。
“我家6个人,养着40多只黑山羊、4条黄牛、9头猪、一匹骡子,还栽了6亩烤烟,种着40多棵核桃树……”黑光祥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生活的乐观和自信。“现在我们村有十多万元存款的人已经不算什么了,大多数人家都买了摩托车,现在到山里采菌子都骑摩托。有的人还想到城里买房呢!目前已经有一家人在城里买了房。”有了钱,许多人把发展的思路想得更远。
离开白沙河村时,许多村民正围在吃饭桌前交农村合作医疗费。据黑光祥介绍,下一步,这些费用都要由村里统一支付。有了钱的山区群众,日子过得更红火了。(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