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怎样的物价对比才靠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最近,一条中美物价对比的网帖被广为转载:中国,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有关中美物价的比较,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参与。《人民日报》比较发现,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国内的确贵得离谱,但是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贵很多。比如、理发和医疗等,国内就比国外便宜。(《人民日报》9月13日)

  尽管,过日子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日子过得怎样,自己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但是,毕竟大家的消费存在共同点,比较一下也能起到参考作用,也能对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即使中美相距甚远,消费文化也千差万别,但是从经济规律和生活常识的角度去看,美国的物价水平也能反衬出中国的物价水平,也能对中国的消费起到一些提醒的作用。这也是网友为何热衷于物价比较的原因。

  但遗憾的是,由于网友的比较会囿于个人的生活经验,通常会因为信息的片面和有限,而显得不够全面和客观,媒体介入能给人以更客观的结论。当然,即使是媒体的调查也应该谨慎一些,也应该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首先,比较的不应只是绝对价格,还应该有收入水平。对于比较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复杂的数字放在一起比对,谁贵谁便宜一目了然,物价的比较也是如此。但是,物价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反映负担,物价比较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收入的水平。如果忽视了收入的差异,单纯地比较物价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在比较中美物价水平时不能流于表面的数字,以为数字高就是物价高,数字低就是物价低,还必须考虑到数字对应的收入水平。如此,才能算客观公正,不至于引起更大的误解。

  其次,比较的不应只是表面数字,还应该有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前段时间刚刚去过美国,回来之后其感叹的内容,不是美国的物价有多么便宜,而是物价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物价其实就是一根指挥棒,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呈现。为何美国涉及人工和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会有那么高的价格?这体现了对人和知识的尊重。对于社会而言,最大的财富到底是什么?是人而不是工具,只有人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涉及人工的服务须有高价。而对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是创新而不是资本,只有创新才能让更多的资本实现增值,所以,涉及知识产权的服务和商品也会有较高的价格。这种定价完全遵循着市场的理念。

  其实,价格比较只是一个基本的手段,不是为了得出谁高谁低这样表面的结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了解公众的诉求,了解定价的规律。这就需要舆论引导者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并作出正确的应对,而不是玩数字游戏。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