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端供不应求中低档销量下滑 白酒业陷冰火两重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04:09 来源: 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吴伟玮

  从本月10日开始,五粮液提价20%~30%。而茅台方面,这边企业下达限价令,那边其市场零售价却毫不示弱地涨到了1680元甚至1880的天价。白酒价格一涨再涨,究竟是什么让市场“发起了酒疯”?业界认为,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是白酒涨价的直接原因。但记者发现,在高端白酒屡次涨价风光无比的同时,不少中低档白酒却哀叹“日子难过”。

  高端白酒

  屡次涨价仍供不应求

  在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广州的零售市场再次大丰收,酒类的销售进入了旺季,但是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身边的白酒又开始涨价了。五粮液宣布从9月10日起,对出厂的酒产品提高价格20%~30%,52度五粮液的零售终端价格已从几天前的899元涨至1109元,涨幅达23%。虽然茅台不久前再次出台限价令,将价格限定在1099元,但记者走访广州两家超市和多家酒类专卖店时却发现,茅台主力产品53度飞天茅台酒的零售价格已经涨到1600元~1880元不等。这比茅台1099的限定价高出近50%,比619元的出厂价高出170%。

  广州某白酒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中秋节前一个月,白酒就一直处于涨势,拿一次货就涨一次价。因为进不到货,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上最热销的几种高端白酒几乎一周一调价的往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逢年过节提价已成为白酒行业的惯例,只是茅台等高端酒的提价比较引人注目。但普通白酒肯定不会错过跟风涨价的机会。而且大部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接下来,涨价将仍是白酒行业的主要趋势。高端白酒涨价,其实只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点儿都不新鲜。

  让人迷惑的是,这次涨价为什么还带动了中低端白酒的价格上涨?躲不开的客观事实是,宏观经济的发展导致的生产白酒的原辅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上升因素,直接导致白酒价格连续上涨。但问题绝不是这么简单,白酒行业分析师孙延元认为,中国传统的宴请文化对高端白酒有很高的依赖性,虚荣心导致的炫耀性消费需求猛增让奢侈品消费市场有了增长空间。所以高端白酒价格一再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

  按理说白酒价格不断上涨,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所表现,股民理应得到合理的回报,不过现实并非如此。白酒营销专家铁犁向记者表示:“这很不正常,不过如果你向深层次去想,就不难发现,这种局面最有利于机构的减持。”

  中低档白酒

  销量利润下滑日子难过

  与高端白酒屡屡涨价,日子过得富贵风光不同,中低档白酒的日子有点难过。高炉家、江口醇诸葛酿、皖酒王、古绵纯等昔日“五小龙”,在酒驾入刑、白酒消费税、消费者理性、高档名酒回归等因素影响下,销量下滑,利润日渐式微,为了生存,他们有的走上了多元化、高端化的大跃进之路,但是目前的日子都不好过。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中档白酒竞争最精彩的市场,由皖酒王、古绵纯、高炉家、江口醇诸葛酿、泰山特曲等品牌构成的“五小龙”格局主导着中档白酒市场。然而,如今风光难再续。高炉家在广东没有翻起风浪,在被深圳资本收购后,走高端之路,年份酒石破惊天,冒险成为首个中档白酒进军高档市场的品牌。皖酒王作为此前的中档白酒老大,早已销声匿迹,市场被竞争者蚕食殆尽;江口醇诸葛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官司纷争后进军夜场,将酒搭配饮料;古绵纯经销商染指八宝粥行业,谋多元化发展。

  在很多人看来,中档酒集体染病是它的品牌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记者调查发现,“酒驾入刑”客观上也严重影响到中档白酒。新法例实施后,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档白酒领域,因为中档白酒之前就有品牌老化、利润低的问题。“酒驾入刑”的实施,分化了消费者的选择,导致不少中档白酒品牌通过转型、多元化发展来保持增长态势。其实,在国外,“酒驾入刑”一直都是刑法条款,酒后不开车是常态。我国消费者在短期内不能适应,而从长远来看,销量必将回升。

  另外,酒行业有言——“低档酒拼价格,中档酒比营销,高档酒比内涵”。中低档酒的出路在哪里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低档白酒中不乏历史悠久的老名酒如广东的九江双蒸酒,只要能坚守,借乘当前名酒价值回归的大趋势,就能像今天的茅台一样实现真正的价值所在。另外,这位人士还认为:成本可以随着科技的突破逐步降低,促销手段也容易复制和翻新,而品牌内涵无法再造。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与时间有关,与传统有关,与民众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有关,这也是白酒阵营中名酒能长盛不衰的动力所在。

  广东各地、各部门严厉打击“地沟油”

  “地沟油”事件促好油进餐厅

  近日,国家公安部指挥浙鲁豫警方破获一起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这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警方同时证实,上万吨地沟油经简单处理后已流向粮油市场。昨日记者从金龙鱼等食用油企业了解到,此次事件客观上有助于品牌油进入餐饮渠道。

  餐厅是地沟油最大客户

  地沟油在国外已经帮助飞机上天,中国消费者却被地沟油回流餐桌的事实深深困扰。“大部分地沟油流入餐桌”、“每年两三百万吨地沟油被食用”之类的论述,刺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

  据了解,尽管政府多年之前就三令五申严控地沟油的流向,规范餐厨垃圾的收运和处置体系,但始终未能堵住地沟油重新流入餐饮业的路径。

  “地沟油”其实只是一种餐厨废弃垃圾料排放的衍生物,正是因为餐厨垃圾排放处理无序,才导致提炼“地沟油”现象出现;正是“地沟油”的不正常使用,才导致了“地沟油”流向餐桌。事实证明,“地沟油”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变废为宝,加工成肥皂、橡胶、洗涤剂等几十种化工产品。

  但是目前令人无奈的局面是,“地沟油”大分部回流到了餐饮渠道。前天上午,为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召开了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作为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打、堵、疏”相结合,彻底解决“地沟油”问题。

  价格成好油进餐厅拦路虎

  “我们的产品与其它公司的比起来,进入餐厅难度更大,因为我们的价格更贵。”国内某大型花生油生产企业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目前广州的餐饮企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小型餐厅,基本上都是去批发市场购买散装食用油,而价格则是餐厅经营者最看重的因素。记者在广州一些食品批发市场也了解到,谁的价格低,生意则更好。

  国内某大型食用油生产商市场部一位人士也曾经向记者透露:“我们在餐饮渠道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是我们的产品即使已让利,但是价格也比散装油高,其实我们都知道低价的油几乎全是地沟油。价格确实是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拦路虎。”

  这种情况随着地沟油屡屡被曝光也得到改善,金龙鱼方面向记者表示:“今年我们在餐饮渠道的销售增长迅速,一些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成为了我们的新客户。”

  广州酒家企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赵利平表示:“大型餐饮企业在原料的采购方面有着严格的质检系统,就食用油来说,我们多年来都与中粮等大品牌合作,而且我们还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检报告甚至要求他们签下质量保证书,一旦他们的食用油有质量问题我们可以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