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资源型城市如何走出转型困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20:52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编者按:近日,在黑龙江省政府法制办主办的“我为龙江振兴建言献策征文活动”中,该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赵谦凭《关于我省资源型城市走出经济转型困局的建议》一文获得一等奖。本报特摘发其主要观点。

  赵谦

  在黑龙江省13个市(地)中,有各类资源型城市7个。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破解转方式、快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从国际上看,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加拿大的萨德伯里、美国的休斯敦等都已成功渡过资源枯竭的转型危机,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此,特提出如下4点建议。

  第一,实施优势组合模式,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优势组合是指资源型城市除具备资源优势外,还具有适度的产业优势或区位优势。这类城市或基础设施完善,或交通条件便利,或接续产业已有一定基础,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可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如,大庆市经济转型要走石油与非油产业并重的创新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高等教育(大学城)等5大主导产业,带动城市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第二,实施优势延伸模式,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优势延伸是指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的产业体系占有重要区域地位,是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主导产业的性质。通过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优势,既可选择传统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高加工度”转型模式,也可选择传统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的“绿色产业”转型模式。如,伊春可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中实现自身优势延伸,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型,发展林区养殖、药材种植、森林旅游、冰雪观光等绿色产业。

  第三,实施优势互补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互补是指将资源型城市转型纳入周边城市圈中,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角度,选择那些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并能产生经济互补效应的产业,避免出现产业趋同现象。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4大煤城,应依托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中心城市,积极融入东部煤电化基地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结合城市群内职能分工,统一产业布局,正确定位职能,实现城市群内煤炭、化工、建材、电力、冶炼和机械加工等产业协调发展。

  第四,实施优势再造模式,促进新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再造是指随着自身优势资源的衰退,必须因地制宜重新认识和确立新优势,发展壮大新产业。黑龙江省的很多资源型城市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黑土地资源,依托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东北亚经贸开发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状况,以生态、特色、规模型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种植、养殖业及旅游产业,带动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同时,加快谋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经济转型进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