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推倒“规模拜物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0:05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程远今年以来,长城汽车频频曝光,像一颗耀眼的明星映入公众的眼帘。上半年,在市场一片萧杀声中,长城汽车以39.9%的销量增幅7倍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自主品牌汽车效益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长城汽车利润却暴增108%,甚至超越了众多合资企业,业内为之瞠目。天津市已“礼贤下士”,把长城请到天津投资建厂,表明古城保定已经包容不下这个原本“小小”的长城汽车了。
多年来,长城是家并不十分“起眼”的企业,最初生产的皮卡,在发达国家属于农场主的专属产品,比较“土气”,在中国,由于限制皮卡进城,更成为“小众产品”,为中国“正规”大型汽车企业所“不屑”生产;至于长城后来生产的SUV,也是原皮卡的衍生产品。一直以来,在我们这个崇尚“规模拜物教”的国度,长城因企业规模小而难入大众“法眼”。
但它的出口却业绩不凡。一个国内并不著名的企业,为何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声誉?产品行销十数个国家,并能稳定进入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等发达市场?
长城汽车的出口让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可望而不可即。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长城没有国资背景,国家优惠政策的“阳光”,一般很难照到这块土地上,包括没有风险的国家贷款以及与跨国公司合资的好运道,都不会降临到长城的头上。长城汽车公司总裁王凤英说:“长城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是把产品做好,证明我们的能力。”长城汽车坚持做“质量明星”而不是“销量明星”。
正是这“不把规模目标作为核心战略,率先造出中国最好的自主品牌车的能力”的战略,成就了长城今天的辉煌。
其实,“把产品做好”,即所谓“质量第一”,在车界本是一句“老生常谈”,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老生常谈”,很多企业却是“说得到,做不到”。
一味追求所谓“规模经济”,是自主品牌企业经常遇到的陷阱。规模与质量,应当不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很硬”的。但是,在一个阶段,一个企业的资金、技术力量以及管理者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往往会顾此失彼。
长城的经验表明,低端产品,并非一定就是低质产品,关键在于经营者把品质摆在什么位置。魏建军在谈到长城发展路径时说,长城是从皮卡做起的,皮卡上不了量,从皮卡到SUV,也是稍微大一点儿的小众市场,因此只能不断地增加它的附加值。这种过程给长城培育了良好的习惯,就是重视质量。
魏建军在这里讲的是“坏事变好事”的哲学道理。
长城这种“低端产品高端化”的路径,给自主品牌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一种新的选择。
当前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一大苦恼是,品牌溢价能力低,同样的产品卖不上同样的价格,这的确是事实,魏建军认为,品牌问题是任何企业起步阶段都会遇到的痛苦,品牌的塑造,没有弯道超车的办法,“必须是先卖产品,后卖品牌,当产品品质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有品牌的价值”。
一位既有自主品牌企业工作经历,又有合资企业工作经历的企业老总曾对笔者说:“我们自主品牌能不能先不要搞那么多车型,集中精力把一个车子打造好,做得与合资企业产品一样的水平?”
对当前自主品牌制造的粗放问题,魏建军表示“很担心”,他认为,不求质量,靠拼量的做法会给“中国制造”带来伤害。“中国制造”是国家品牌,应该像德国制造一样,让人放心,即使贵,消费者也买,这是它的价值。
“靠拼量的做法会给‘中国制造’带来伤害。”魏建军的这种担心,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