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岳散人:心药用“心”造“心”才不等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2:4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五岳散人

  说起心脏手术,大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口一紧,这地方可不是随便能动的。而作为近九成的心脏手术(针对采取体外循环的患者)必须在术后使用的鱼精蛋白注射液,目前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但这家公司去年共向市场投放120万支鱼精蛋白,而今年1至8月,总共只供应了20万支,巨大的数量差异直接导致市场供应告急。

   倒也不是人家不愿意生产,而是这种产品的利润实在是太低了,才卖十多块钱,厂家没有兴趣生产这种廉价货色。但病人总不能不用这种药,于是就造成了市场紧缺的状态。最近,在药监局的协调之下,拥有生产批文的三家厂商已经“被”协调开始生产,其他有意愿组织生产的企业,药监局也会加快审批流程。一场危机,看上去似乎有望得到缓解。

   这件事最方便的角度,就是对于商人是否应该具有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进行评说。这个角度也确实很有意思,至少值得厘清一些概念。

   商业机构的目的是什么?赚钱,不赚钱的那是公益组织。要是某个产品在付出一样的成本、一样的管理,但实际利益过小的时候,选择把资源投入到另外一种产品当中,那是理性的选择。

   但这事儿放到医药企业就让人有点儿为难。一般来说,如果是其他商品的话,市场上总是有替代产品或者别的厂商进入,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应。但医药产品有很多情况下即使有后继者,前者一旦减产或者停产的话,马上就会造成某些严重后果;甚至不用停产,只要强调自己的知识产权就足够有影响了。某国外大公司开发过一种新药,可以有效治疗非洲的某种流行病,但由于涉及专利的因素,价格是非洲那些穷人无法承受的。这事儿的结果是制药公司以放弃专利、随便生产而告终。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有权要求这样的企业承担这种社会责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合理的规则之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整个社会的利益就会极大增加。你要是要求某些特定的企业当“活雷锋”,就等于是认为这个原则的失效。而实际上,让别人当“活雷锋”往往得不偿失,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计划经济,不但是一家企业当“活雷锋”,而是每家企业都是 “活雷锋”,都是按照计划、不计成本地生产,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必须改革开放,重新上一堂市场经济课。可是这样的处境,就等于我们在道德选择与市场原则之间陷入了两难之地。

   对于这种窘境,政府出面干预一时自然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这个问题并非是不存在了,而是被向后推延了。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倒是应该使得价格涨上来,使得制造者有利可图才行。不然政府就建个药厂,让这些低利润产品能够不间断供应。

   其实,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得这种药品的利润不高。我们都知道,这些年药是越来越贵,但很多基础药实际上并不贵,疗效也未必低于那些绚丽的新药,而很多新药本身就是老药换了个名字,价格就翻着跟头上去了。

   这是整体医疗政策的问题,远没有协调一种药的生产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这类政策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硬性规定之后留了一个后门,使得原本应该有效的限价政策不但不能限价,反而让不该消失的药物变成了紧缺品。所以,要说什么真是有点儿缺药,大概是这种政策有点儿缺了。而在这个背景下单纯讨论企业的道德含量,多少也有文不对题的嫌疑。

   心药得用心造,不仅事关药企,更事关政府。已经有人提出,政府应该担起调节责任,用“市场”与“制度”两条腿走路,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廉价常用药的生产者,对那些价格虚高的药品课以重税,以平衡市场。希望这样的建议能早日变成行动,让我们的“心”不再等待。

分享更多
字体:

滚动新闻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