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方便留下来 把不便废止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4:44 来源: 深圳商报昨日,本报刊发了《桥上地铁穿梭 桥下尘土飞扬》的报道,说的是宝安区龙华和平路修了一年多,施工方曾承诺在大运会开幕之前完工,可大运会结束了,和平路却没有修好至今仍然一片狼藉,给周边居民和商户带来很大困扰。
与和平路命运相反的是,一些因大运而生的临时措施却依然在后大运时代“生效”。据媒体报道,有市民在盐田文体中心图书馆旁的公共停车场停车却被拒。原因是,因大运会期间这一带属于一级勤务地点,按照安保规定,非上班时间不对外开放,因无解除通知所以仍要照章执行。还有网友发帖称,市图书馆的存包柜大运后仍不能正常使用,据称也是延续大运安保需要。
与大运相关的话题还不止这些。本报昨日还刊发了一篇报道《盆花刚种就换 真的“不差钱”?》,市民指上步路大运会前种上的盆花现在要换种。如是计算,一年要换6次,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还有网友指出,深圳是座缺电的城市,如今正处于用电高峰,但一些干道上的大运灯箱依然灯火长明……
当然,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大运会是不公正的。大运给深圳提供了一次审视城市布局、完善城市规划的好机会,通过拾遗补阙,深圳大力修正了城市的许多缺陷。和举办大运给带来的城市变化相比,这些问题可谓白璧微暇。此外,问题背后其实都是人的原因,无一不与人的疏漏、怠惰和私念有关。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漠视问题。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城市,深圳第一次举办国际综合性大赛,这也被看作是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成人礼”。“成人礼”提升的不仅是城市面貌,还应该有城市品格。因此,后大运时代,我们还要为城市增光,要表现得比过去更勇于面对问题,更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说得上成长与成熟了。
由是,我们应当直面因大运而衍生的问题。在这方面其实不乏好经验。比如,因大运而设的专用车道就有很明确的起止时间,赛事一结束相关标志就清除了,没有给车主带来困扰,没有影响交通。再比如,大运火炬塔是否保留及如何保留,通过与市民充分沟通,也取得了比较圆满的结果。可见,公开、透明、有说法,才是正确的应对思路。
我们应当广泛收集各种应“运”而生的措施,分门别类做出处理。没有必要的要坚决取缔。像停车与存包这类问题,只不过因举办大运而暂时“让道”,大运结束这个理由就不存在了;再比如,和平路的改造问题,如果当时的承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运,现在没做到也得坦然给个解释,而不能任由工期延误。
对于有延续意义的措施,也要与公众做好沟通,给予明确的答复。比如,一些临时摆放的花盆和城市装饰,如果想保留其美化功能,就要从成本和管理角度做长远规划;还有,地铁安检仍在继续,此环节带来的人员和设备配置,会不会降低地铁运营效率,增加地铁运营成本?政府需要做出明确的解释。
回想大运举办前期及举办期间,对于许多临时措施带来的不便,市民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配合。尤其是对政府没有强制限行而是倡导“绿色出行”的措施,40万车主做出了承诺并兑现了承诺。这种良性互动是大运带给我们的成长财富,因此,政府有必要做好后大运时代的善后工作,让这座城市始终葆有大运带来的财富,让市民始终感念大运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