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汪志强:中国汽车业不能再做政策庇佑下的"幼稚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6: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工信部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7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同比增幅为15.9%,但汽车行业产销增长缓慢,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46万辆和1060万辆,同比仅分别增长2.3%和3.2%,创10年来新低。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经济运行处处长何亚琼表示,“年内工信部不会专门出台汽车行业鼓励政策,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在5%左右。”(9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业内对于出台自主品牌保护措施的呼声一直很高。有人认为,政府官员应该带头乘坐自主品牌汽车,公务用车应向自主品牌倾斜;也有人认为,应对自主品牌车企进行减税;还有政府官员认为,随着合资品牌规模的扩大、生产流程的优化,自主品牌的相对成本优势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想让自主品牌发展起来,没有保护措施是根本不行的。

  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已不再是幼稚产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里,我国的汽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我国的汽车工业总产值也由2001年的4433亿元增至2010年的4335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十倍。其间还诞生了一大批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生产集成度明显提升,汽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行业发展环境也不再一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从各个方面对汽车产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汽车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当时轿车整车的进口关税一度曾高达300%。2001年入世后,我国严格履行入世承诺,采取阶梯式的方式,逐年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由31.7%降低到13.4%。2011年,共有29项汽车产品实行了进口暂定税率,平均关税为7.2%,这一措施促进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良性循环局面的形成,对增强国产汽车的品质、性能,尽快提高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整,这十年,就是不断取消各种保护措施的十年,就是让自主品牌壮大力量参与国际竞争的十年。

  现在之所以不能采纳所谓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因为“暂时性”的保护政策很难取消。今天要求配额,明天要求减税,后天要求保护价,这样的政策其实是在为产业的无效率发展提供便利,一旦保护不复存在,它们便会在国外同类产业的竞争中走向灭亡。

  一个正面的例子是我国的电视机产业。入世前,我国的电视机行业由于高度的市场化竞争,企业间屡屡发生价格大战,虽然战役惨烈,但是产业健康、高效。入世后,我国的电视机产业非但没有被国外的电视机厂家吞并,反而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三星电子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3D电视机市场的份额从第一季度的18.3%下降至9.3%。而2010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曾高达33%。与此相反的是,创维、海信和康佳等中国电视机厂家的市场份额在今年第二季度显著增长。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保护要适度,政策扶持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那仅限于起步阶段。要让产业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下强身健体,尽快成长,以寻求生存之路,而不能在政策的庇佑下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以致缺乏竞争能力。我国的汽车产业如欲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化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而不是包袱。(汪志强)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新闻:

  产销增速创10年新低 工信部明确政府不救车市

  相关评论:

  

  邱林:中国车企并购萨博是自寻死路

  裁员潮引出核心竞争力老调重弹

  瑞银保荐频频“打眼”说明什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