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津市宁河县:纤手绣出富裕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09: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庄稼地里,就是累得汗珠子掉下来摔八瓣,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几千块钱。可如今咱用十字绣这门手艺,一年就挣了6万元!”9月8日下午,天津市宁河县东棘坨镇西苗村村民张红艳激动地对记者说。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国外绣品订单合同中,张红艳以她手工一针一线历时一年时间绣出的十字绣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净挣手工加工费达6万元,超出了她一家人从土地要效益的十几倍。

  宁河县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宁河县妇联主席田淑敏告诉记者,经过5年的努力,通过全县14个乡镇中心的规模化发展,手工编织产业已解决了城镇和农村2万人就业,不仅创造了连续4年的“全国巾帼文明岗”的荣誉,还收获了超亿元的产值。

  田淑敏告诉记者,宁河县在天津是一个涉农大县。由妇联组织的宁河县妇女编织基地创业于2005年,从被动走订单慢慢起步。妇联买了1000个钩针,动员了200多人,找有经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渴望就业的城镇和农村的妇女。编织一件产品,加工费顶多也就挣20块钱,尽管如此,也远比种粮收入多。

  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县妇联走活自主创新这盘棋。第一招棋,由县妇联组织了全县的编织大赛,通过大赛,发现了80名巧手,把这些巧手招到中心,让接到的订单有了保质保量交货的可能。第二招棋,挖掘并打造“芦绣”品牌。天津“芦绣”是由河南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汴绣”繁衍而生的。她们把画家张扬的《古镇芦台》以芦绣的风格绣成艺术品,一经投入市场,便受到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青睐。第三招棋,县妇联出面,把在全国剪纸大赛中多次获奖的宁河老艺人田庆荣请来,按妇联设计的“宁河八景”剪出神韵,作为天津市礼品,走向世界。第四招棋,让即将失传的盆罐村的泥陶手艺,再现时代风采。

  如今,天津市宁河县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中心,已形成了能创作芦绣、剪纸、泥陶、秸秆制品、皮影、木雕、根雕、葫芦雕等系列手工艺品的大小基地40个,全县14个乡镇分别建立了分中心,中心下设手牵手工艺品科技有限公司,数以万计的妇女,用她们的纤手绣出了富裕之路。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