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半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三快”特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0:2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上半年,湖北省各地以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为抓手,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且增速加快,主导产业地位日益巩固;工业效益增长快于全省和全国;拓展市场力度加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省级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如工业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产品毛利率下降等问题。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做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用市场的办法、开放的办法、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优势品牌,真正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我省重要支柱产业。

  一、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效益呈现“三快”特征

  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三快”特征,即生产较快增长;增幅加快;经济效益增长快于全省和全国。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且增速加快,主导产业地位日益巩固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增长,对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贡献的潜力不断发挥,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972.44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8.9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总体上呈加快态势。与全省工业走势回落相反,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加快态势。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同比增长29.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6.7%,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长37.9%,加快5.0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29.0%,加快6.2个百分点;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8.5%,加快5.4个百分点。

  从贡献率看,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超过三成。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是39个大类行业中最大的行业,贡献率达到11.0%,棉纺业为6.5%,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的贡献率均超过2%。

  行业增长的协调性、稳定性在提高,所有行业均在增长。其中有巨大消费需求且成长性较好的消费升级型行业快速增长,上半年木材加工业、皮革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8.24亿元、5.11亿元、5.28亿元,同比增长45.4%、41.1%、44.5%;有明显资源优势和较大产业规模的大众消费型行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加值为264.90亿元、76.71亿元、124.49亿元,同比增长29.2%、39.2%、30.2%,服装制造业、造纸业、烟草业增加值为59.13亿元、40.66亿元、176.49亿元,同比增长24.8%、26.8%、20.5%。

  (二)工业效益增长快于全省和全国

  受消费升级影响,农产品加工业效益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33.29亿元,同比增长59.5%,增幅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6.1个百分点。

  食品工业、烟草、纺织工业利润较快增长。上半年食品工业实现利润73.46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为32.05亿元,增长64.5%;食品制造业利润为13.55亿元,增长71.5%;饮料制造业利润为27.86亿元,增长30.3%。上半年烟草工业实现利润18.01亿元,同比增长2.0倍。上半年纺织工业实现利润27.98亿元,同比增长61.8%,其中纺织业利润为20.54亿元,增长64.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利润为7.44亿元,增长54.0%。

  与全国相比,主要效益指标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59.5%,增幅快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26.0个百分点。其中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增长64.5%,快于全国23.0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长71.5%,快32.9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增长2.0倍,快182.3个百分点;纺织业增长64.9%,快25.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54.0%,快11.8个百分点。

  (三)拓展市场力度加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市场占有率上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为3.8%,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为4.9%,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为6.3%,上升1.0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为6.0%,上升0.2个百分点。

  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全省出口工业企业克服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努力拓展国外市场,产品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6.89亿元,同比增长33.1%。从行业看,纺织业出口交货值为46.05亿元,增长41.4%;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为22.30亿元,增长57.3%。

  (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成长壮大,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63家。其中过10亿元的有113家;在1—5亿元的有1363家。

  (五)省级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既能充分发挥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纵深发展,又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省依托现有开发区,采取园中园、一区多园方式,推进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集中、产业集成,特色鲜明的“一县一园”加工格局基本形成。上半年,全省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快速增长,具体见表2。

  (六)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598.97亿元,增长69.5%,增幅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35.7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0.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投资呈较高增速,分别完成投资150.50亿元、123.99亿元和39.94亿元,同比增长77.4%、103.6%和87.9%。

  (七)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受节能技术应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行业大类看,一季度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呈下降趋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7.1%;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分别下降19.2%、17.8%和32.6%;棉纺业、服装制造业、皮革制造业分别下降20.8%、22.8%和12.0%;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分别下降30.2%、6.5%和25.0%。

  上半年,虽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先进省份和发达地区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制约发展的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工业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产品毛利率下降。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导致工业企业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1-6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59.0%,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快3.5个百分点。产品毛利率为19.4%,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饮料制造业产品毛利率为29.3%,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毛利率为15.8%,下降6.4个百分点。

  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调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加大财政、金融、税收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扶持资金,适当放宽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条件,实施税费减免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适应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严格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扶持和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市场建设,强化市场配置意识。推广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在农产品加工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优质产品的交易、评比等活动,广泛宣传名优产品,树立“金字”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后发优势。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和检测检验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争取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以优质、卫生的农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

  (二)强化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

  按照优势农产品发展区域规划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带和产业区。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的优质原料基地,使之成为加工业的第一车间。在形成了一定的原料生产规模后,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产地加工,建成若干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群。

  加快发展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认真抓好重点农产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争取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科技创新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大力招商引资,精心组织招商活动,推出一批项目,结识一批客商,组织服务“回归工程”建设,努力为回乡创业人员搭建平台,提供阵地,营造环境,掀起回归人员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新高潮。抓利益联结,突出抓好“企业带户”工程,将示范触角延伸到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订单农业覆盖,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

  (三)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加财政性研发投入,把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鼓励大型龙头企业走产学研联合,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的路子。整合全省人才科技资源。鼓励推行企所连姻、企校合作,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发挥示范效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以利益为纽带,形成科技创新与实践应用的有效对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