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吉泰工业走廊挑起赣中经济大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06:50 来源: 经济日报

  江西吉安市是革命老区、农业大市、“赣中粮仓”。长期以来,当地中心城市工业经济的辐射能力较弱,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如何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吉安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面对难题,吉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即集中有限的资源,在优势地区和优势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打造“吉泰工业走廊”这一经济增长极。

  合力打造增长极

  吉泰工业走廊,即在沿105国道北起吉水、南至泰和的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12公里至14公里的走廊里,集中全市资源,建设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吉水县、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和泰和县的五个工业园为支撑的“吉泰工业走廊”。按照《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这块区域将被打造成为吉安“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优势产业的聚集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统筹发展的城市群、科学发展的示范带”。在未来三至五年时间,这块3.6%的土地将承载全市70%的工业经济总量。

  有了具体规划后,吉安市又进一步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定了财政扶持、融资、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和出口补贴等一整套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促进吉泰工业走廊建设的政策。

  在土地利用方面,吉安市统一了工业走廊用地征用和用地价格,对落户工业走廊的工业项目,土地价格在有关规定内给予优惠。市政府每年在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预留不少于30%的指标,专门用于走廊区域重大工业项目,优先保证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发达地区整体转移的产业、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项目用地需求。

  在税费优惠方面,吉安市统一走廊区域内各区县对落户企业所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所得税的奖补,及其他建设规费的减免标准,避免各县之间、园区之间无序竞争。

  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吉安市出台加快发展铁海联运的优惠政策,对从事铁海联运的物流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

  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配套上,实现区域内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环保、邮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重点高中、职业学校和三甲医院建设为重点,扩张区域内优质教育和卫生资源,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吉泰工业走廊成为吸引各种经济资源的“磁铁”。提出建设吉泰工业走廊,当年吉安工业固定资产投入高达215亿元,为计划投入100亿元的2.15倍,其中大部分都投向了吉泰工业走廊。

  特色产业成支柱

  光有地理上的“走廊”概念,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成不了“工业走廊”。在落实《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时,吉安市注重抓好产业建设,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冶金机械、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和电力等6大支柱产业。六大工业园区又各有特色: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吉水县工业园重点发展标准件及电镀、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业;河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和电力工业……六大园区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布局,差异发展,相得益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赣新彩电为龙头,吉安电子信息产业曾创造了产值占江西省同行业三分之一强、利税占全省半壁江山的辉煌。在新一轮发展中,吉安瞄准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摸索出产业整体对接的招商路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协讯电子总经理王来胜经吉安短暂停留后赴深圳。让王来胜没想到的是,她离开吉安抵达深圳仅仅2个多小时,闻讯赶到深圳的吉安县委负责人就出现在她面前。感动之余,王来胜对吉安的投资邀请做了认真考虑。

  3个月后,协讯电子首期项目在吉安动工,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2007年,增至6000万美元;2008年,协讯电子再次增资至1.2亿美元。王来胜又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好友——台湾华硕集团投资长苏艳雪。原本只是来吉安看望好友的苏艳雪悄悄把吉安纳入了考察范畴。5个月后,华硕落户吉安,并决定投资30亿元,生产电脑及周边产品项目。

  2007年4月24日,在江西省政府与深圳市政府支持下,吉安深圳工业园投入建设。仅仅一年多时间,吉安深圳工业园以红板电子、中泰电子为龙头,集聚了38家以制造高端多层线路板、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等终端通讯产品的电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吉安市工信委副主任邱达情告诉记者,吉泰工业走廊已吸引200余家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项目)落户。

  江西第一台自主品牌笔记本电脑在这里出炉,国内第一张可录类蓝光光盘在这里下线,全球第一块具有自动消眩功能的液晶汽车后视镜在这里投产……吉泰工业走廊捷报频传。2010年,工业走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1.9亿元,占全市该行业比重的八成以上。

  如今,300多支来自吉安的专业招商队伍活跃在沿海地区。他们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化工等主导优势产业对接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三年来先后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0多个。在吉泰工业走廊,除电子信息产业外,还逐步形成了泰和的机电板块、吉州的机械制造板块、青原区的有色冶金板块、吉安县的电子机械板块以及吉水的食品加工板块。

  这些支柱产业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三江公司的超细纤维水刺无纺布填补了亚洲空白,天人公司的生物农药项目入列国家863计划,红板公司的高密度线路板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吉泰工业走廊内六大园区投产工业企业已达453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亿元,完成增加值65.1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分别占全市园区的58.1%、57.6%、55.1%。这标志着吉泰工业走廊已为带动吉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