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2010年度通信监管报告(六)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9 10: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固网数据服务
固网数据服务包括:宽带互联网接入和商业数据服务(如: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专用线路租赁,该线路同时还将用于提供互联网连接),一些互联网连接仍然依赖于拨号的数据服务方式。
大多数宽带服务是通过数字用户环路(DSL)实现的,该线路由新西兰电信通过铜电话线提供接入;泰克通信公司(TelstraClear)也通过同轴电缆线路网络提供宽带服务,同时还通过同轴电缆线路在惠灵顿和克莱斯特彻奇地区提供付费电视;另外,还有小部分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是通过固网无线和光缆提供的。
新西兰2009-2010年度总计有10.1亿美元的数据服务收入,占固网收入总额的34%,这2008-2009年度的比例(30%)略有增长。互联网服务收入稳步增长,商业数据服务收入也在前几个年度的下降后于2009-2010年度实现反弹。
宽带服务情况:
新西兰宽带服务的需求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并已经发展成为固网服务最大的竞争者。用户可以在新西兰电信提供的数字用户环路(DSL)服务中自由选择,服务包括应用本地环路开放技术的服务、新西兰电信宽带服务的批发、及泰克通信公司(TelstraClear)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宽带服务。
下图显示了固网宽带市场份额随时间产生的变化,并对竞争参与者的基础设施[1]状况和批发营销方式进行了分析。相比其他运营商份额的增长,新西兰电信的宽带服务份额增速有所下降,主要的竞争仍来源于批发营销方式的竞争者,但其对于新西兰电信总营业额造成的冲击还是比较小的。
图:各类运营商宽带用户数
注:上述数据来自商业委员会
新西兰电信的宽带服务领域当前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胜过语音服务领域。然而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新西兰国内宽带服务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下图显示了该领域的赫氏指数,可以通过该图数据了解市场竞争情况。
图:宽带服务零售市场赫氏指数比较
注:上述数据来自商业委员会
另一个衡量市场竞争的方式是由现在的运营商提供的用户数,通过对该宽带用户数的统计了解运营商占宽带零售市场的份额情况。新西兰的该份额为55%,其他国家,如欧盟成员国的平均份额为47%,英国(英国电信)的数值为24%。通过该数值可以反应未来市场竞争的潜在状况。
新西兰国内的宽带市场份额数据统计可能会从某种程度上让大家忽略其市场竞争和竞争对于市场参与者的影响。近来,商业委员会的非绑定码流接入(UBA)审议草案加大了对市场竞争的调查,并发现:在市场竞争参与者各自的通话区其竞争程度也不尽不同。有效竞争主要在基础设施竞争者(开放业务运营商和泰克通信公司〈TelstraClear〉的有线电视和网络)中展开,其中由于新西兰光线接入计划(即“线缆柜计划”,Cabinetsation)的限制,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分布地区很有限,因此开放业务运营商后的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基础设施为主的市场竞争在宽带市场竞争中占到13%的比例,而批发服务市场竞争则占到32%的比例。举个例子:一个终端客户由新西兰电信转网到通过批发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其他运营商,对新西兰电信的财务状况影响比较小;然而如果这个终端客户转网到以基础设施为主并与新西兰电信处于竞争关系的其他运营商,影响则相对大了不少,其原因在于这个客户产生的大部分价值也随着转网而转移了。
环路开放业务的发展
环路开放业务运营商是电信市场中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市场竞争者,他们主要在语音和宽带服务领域参与竞争。商业委员会曾经分析过市场竞争通过开展环路开放业务产生的显著效益,这也是培育有效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我们将从开放业务引入新西兰市场开始,对该业务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2006年,新西兰通过对《电信法案》的修订,开始对有接入需求的其他运营商开发交换局。针对开放业务的定价以及相关条款于2007年11月出台,第一个环路开放业务是2008年6月由新西兰运营商之一——Orcon公司运营的。从那以后,新西兰电信市场环路开放业务持续发展,并且终端用户的语音和宽带服务竞争持续激化。
图:实施开始后开放业务所占的比例
国际情况对比:
注:上述数据来自新西兰商业委员会及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
上图对比了英国、瑞士和新西兰的环路开放业务发展情况,对比时间是以该业务在各国立法条款中出现并开始正式实施后开始计算的[2]。
环路开放业务表现:
上述国际对比同样反映了新西兰自身的情况,该业务的开展也反映了由新西兰电信外的其他运营商在宽带服务业务所占比例的增长。下图反映了新西兰的开放线路在开始实施该业务后每季度的持续增长情况,以及这之后呈现的小幅下滑和部分恢复的情况。
图:开放线路数
上述数据来自:商业委员会 (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供稿编译:郭凯婴)
译自:2011年4月【新西兰】商业委员会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