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燕达国际难题:高价位尴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5: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卓铭

  在国内养老产业格局中,燕达国际健康城是个颇有点特立独行的企业。

  9月6日,紧邻潮白河的燕达国际医院并没有像一般三甲医院那样门庭若市,尽管门口挂上了“三河市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招牌,但就诊者寥寥。

  燕达国际健康城媒介关系经理肖力军介绍:“国际医院并非健康城核心项目,承担很多对外部患者的工作。但大量老年客户的疾病还是主要在这里治疗。心脑血管是这里的特色科室。”

  燕达最大项目是其“健康养护中心”,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养老机构,同时承担着健康养护的职责。

  养护中心副总经理周素娟表示:“预计到2017年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后,床位数将达到12000张。”目前来看,燕达是国内最大的养老机构。

  但燕达的规划和发展历程都颇具偶然因素,这一模式能否在国内复制,连燕达自己都不知道。

  生存难题

  “把老人跨地区医保支付给解决了,是对民营养老机构最大支持。”

  “一期我们现在开放840个床位,目前签订入住率大约是20%。”周素娟表示,这一入住率远远无法实现盈利。

  燕达实业集团董事长李怀是燕郊主要地产开发商之一,受北京高房价和户籍制度限制,燕郊2005年之后渐成京城后花园,大量人口常年穿梭通勤于北京、燕郊两地,燕郊开发商受益颇丰。

  周素娟表示:“资金上我们是有来源保障的,当时我们给燕达的规划是5到10年才会见到盈亏平衡点,计划到三期工程才逐步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

  燕达考虑到了经营效益。能够自理的老人每月最低需支付3000元以上才能入住燕达,而完全失能、需要全天候护理的费用则最高为15000元。由于面向全国,因此还是吸引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客户。周素娟表示:“养老就是个微利行业,因为老年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很低,从他们身上攫取高额利润不太可能。”相比于国内普通养老机构仅满足老人吃饱穿暖等生存条件,燕达在老人心理、社会适应力方面给予特殊关照,这也是高价位的根本。

  但这些高端机构对于普通收入老人来说,还是有些遥不可及。同时养老机构也很难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一矛盾尚无解。同时,燕达提供医疗服务。周素娟表示:“一般70岁以上老人才考虑住养老院,这些老人百分之百都有慢性疾病,如果他们去普通医院治疗,将占用大量医疗资源,整体看很不经济。”

  卫生部曾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老年人全年人均医疗费是普通人群的2.56倍,。而养老机构普遍无法纳入社保体系,致使一些本来可以靠护理实现改善的老年病人占用医疗资源,医院大量地承担了养老机构的工作。

  2011年苏州、常州、厦门等部分发达地区的老年护理院开始纳入医保范畴,但普通养老院还是难以享受这一政策,周素娟也向河北省多次呼吁,希望在国内建立“护理险”,将养老机构支出纳入医保,但至今没有定论。

  面向全国吸收客户的燕达还面临一个问题,需要治疗的老人受限于医保无法跨地区支付,只能自费。“哪怕把老人跨地区医保支付这一个小问题给解决了,都是对民营养老机构最大支持。”

  养老模式是非

  “投资只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不能真正替代养老服务的提供。”

  对于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上述种种并非难题,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是将依托一般养老机构。

  “以房养老”是最早被提出的养老概念,即出租或抵押现有房产,获取养老金。2007年,首推“以房养老”概念的幸福人寿挂牌,但至今未推出成熟产品。各地也多见以投资回报为主要形式的养老型投资项目。

  周素娟认为:“投资与养老行业有很大不同,投资只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不能真正替代养老服务的提供。”

  “养老地产”是另一个被吹捧的概念。2010年房地产新一轮调控之后,养老地产迅速走红,万科、保利等大型房企纷纷利用这一概念,推出大量养老房。规划中的养老地产即配套有养老院、护理机构等设施,使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

  然而,地产商、物业公司和养老机构之间这种松散的联系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没人能给出准确判断。“养老”只是地产的一个外壳,并未能实质提高养老服务的能力。

  居家养老也被广泛提及,民政部《规划》中提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应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但实际中,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依赖老人间互助和亲属子女帮忙,参与居家护理的社会机构普遍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护理能力无法提高,不能满足老人需求。

  燕达测算,到2017年三期完成之后,需要配备5000名专业护理人员,才能完全满足12000个床位的护理任务。这一在国外较通行的人员配置规格,国内难以实现。以无锡为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一般应具备覆盖1.0万-1.5万人口范围的服务能力。以10%老龄人口比例计算,每个服务机构需要配置约400名专业护理人员。这显然不现实。

  国内的居家养老还处在相当低端的水准上,大量以家政服务为主的机构参与其间,在现有经济水平下维持着国内养老产业大格局。老年人随时会遇到跌倒、哽噎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养老服务为此还面临着额外的风险。这些都是养老产业“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分享更多
字体:

滚动新闻其它文章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