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妙根辞任华安董事长 老客户携上亿资金追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5: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曹元
又一位呼吁股权激励的基金业高管离职。
9月17日,华安基金公告称,公司董事长俞妙根因个人原因已于9月6日辞职。今年1月11日,在《基金法》修改座谈会上,俞妙根是强烈呼吁行业引入股权激励的参会者。
此前,呼吁股权激励的基金业高管,如博时基金前任总经理肖风、交银施罗德曾任总经理莫泰山,相继卸下帅印。
关于俞妙根的去向,多渠道消息指向其将投奔私募。而俞的离开对于华安基金带去的影响并非仅有人事动荡,一些跟随俞妙根的老客户很可能从华安撤资,注入俞妙根的新公司。
这并非个例。事实上,许多基金公司高管或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都会带走原公司部分客户,造成基金公司份额下降。
10亿资金跟随撤离?
许多基金公司高管或者基金经理转身私募,都会带走客户
俞妙根的离职可能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布局。
今年初,华安基金首席投资官(投资总监)王卫国悄悄离开。因为他不属于高管人员,同时又没有兼任基金经理,因此华安基金没有公告。
王卫国是在2010年5月份传出离职,据了解,王离职后,创办了一家公司。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为俞妙根的离职埋下伏笔。
上海基金业传言,俞妙根去向跟王卫国有关,甚至有说法称,俞妙根是前往王卫国的公司。据知情人透露,俞妙根将设立一家新公司,但这家公司同王卫国的公司将有业务交叉。
记者查阅俞妙根和王卫国的简历,他们不但有在华安基金任职的经历,还曾于上国投共事。
俞妙根曾任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驻德国汉堡办事处总代表、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11月加入华安基金。
王卫国进入华安基金之前,历任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信托部、
投资银行部副科长。1998年加盟新成立的华安基金。
两人一离开起华安基金,再度合作也是情理之中。
对华安基金而言,损失的不仅是一名董事长,还可能是客户。
交银施罗德一干人马离职进入私募界后,交银施罗德份额和规模大幅下滑。
根据Wind数据,2009年末,交银施罗德总份额785.23亿份,规模858.57亿元;而截至2010年末,其份额降至507亿份,规模降至492.19亿元,规模排名从第九名降至十七名。据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交银施罗德旗下基金业绩不佳,但更重要的很可能是莫泰山、李旭利相继离去并带走部分客户。
私募研究机构朝阳永续首席执行官张子冰表示,许多基金公司高管或者基金经理转身私募,都会带走客户。
俞妙根的情况也一样。据上海品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震在微博(http://weibo.com)透露,俞妙根带走的资金量可能超过10亿元。
对此,华安基金内部人士认为,俞妙根可能把老客户的增量资金带走,而非存量资金。“这些老客户对华安基金是非常信任的。”
朱仲群或接任
华安基金对俞妙根的离职也是早有准备
据了解,华安基金董事长之职已有人选。
9月17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选举朱仲群、李勍为本公司董事,俞妙根、陈兵不再担任本公司董事。”
据知情人透露,朱仲群可能就是华安基金未来的董事长。这说明,华安基金对俞妙根的离职早有准备。
朱仲群2011年6月之前为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6月18日被任命为上海国际集团总经理助理。
尽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老人的离去对基金本身的打击不可忽视。观察今年来一些离职的高管,记者发现或多或少同股权激励有关。
今年1月,俞妙根在《基金法》修改座谈会上直言:“在我看来,股权激励是一个必须执行的事。”
俞妙根之前,今年7月底宣布辞去博时基金总经理职务的肖风也曾是股权激励的支持者。2007年初,证监会允诺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试点。博时、南方、易方达和嘉实四家基金公司作为试点,分别向证监会上报股权激励方案。然而最终都未能成行。
肖风离职后表示:“呼吁和要求(股权激励)肯定是要有的,不然管理层怎么知道你有这个需要。”
而交银施罗德的前任莫泰山更是在股权激励上先行先试。
交银施罗德曾提出25%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管理层及业务精英。但交银施罗德的三大股东交通银行、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不愿出让所持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无疾而终。
尽管股权激励计划失败,莫泰山还是争取到每年将15%的利润拿来激励的政策,且逐年增加。
然而,上述基金业高管还是未能等到股权激励到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