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CPI——“记账人”的心血结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0 06: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当前社会公众最关心的统计数据,也是全体“记账人”的心血结晶,离不开每一个基层统计工作者:价格采集依靠4000多名采价员夜以继日的艰难采价,权数比重的确定则离不开14万户城乡家庭记账员日复一日的认真记账和众多调查员、辅助调查员的数据收集整理和上报。

  1984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派人直接调查方式收集原始价格资料,目前全国共有采价员4000人左右,分布在31个省(区、市)500个调查市县。在这些市县的5万个商业业态、农贸市场以及医院、电影院等调查点,时常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调查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

  为保证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采价员必须按照统一规范的“三定原则”即“定人、定点、定时”开展价格调查工作。“定人”是指同一个采价员一定时期内固定调查相同的商品项目,目的是让采价员更加专业、更加全面地熟悉和了解这些商品的特征及其属性,避免因不熟悉商品而误将两种不同的商品视为同一种商品的情况发生;“定点”是指固定采价员采集价格的地方(调查点),目的是让采价员熟悉和了解价格调查点的基本情况,便于向销售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咨询有效的价格交易信息,准确采集不同采价日同一种商品同一地点的可比价格;“定时”是指固定采价员调查价格的具体时间,保证价格同“时”可比,比如调查农贸市场的蔬菜价格,上一次的调查时间是上午9时,下一次的调查时间也必须是上午9时,若改为12时或下午其他时间,这两次的价格就不可比,调查采集的价格就不能用于计算价格指数。

  目前,对于CPI中的粮食、猪牛羊肉、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对于服装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业产品,每月调查2至3次价格;对于水、电等政府定价项目,每月调查核实一次价格。

  统计信息化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统计局已经在全国50个城市启动了全新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为这些城市的采价员配备了CPI手持数据采集器,配备这一设备的采价员只要将现场采集到的价格信息输入其中,就能立即传送到国家统计局。这套系统还具有采价员定时定位、数据修改痕迹记忆等诸多功能,为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1年国家统计局进一步扩大CPI手持数据采集器的使用范围,争取让每一名采价员都配备这一设备,这样既可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也可保障源头价格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收集齐价格资料以后,就可以计算单个商品或服务项目以及262个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但还不能计算类别价格指数,还需要各类别相应的权数。在统计中,用来衡量个体对总体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又称比重。CPI中的权数,是指每一类别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在居民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我国CPI中的权数,主要是根据全国14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详细比重确定的。这14万户家庭就被称为记账户,家庭中负责记账的成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账员。

  全国14万城乡记账户是根据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的。其中农村记账户7.4万户,分布于全国896个县的7000多个村中;城镇记账户6.6万户,分布于全国476个县的6000多个社区中。

  对于抽选出来的全国14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来说,记账成了他们被调查期间的义务和责任。他们要采取记流水账的方式,日复一日、一笔一笔记录他们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数据,不能有任何遗漏,更不能弄虚作假。调查员和农村辅助调查员则要每月上门核实、收集账本,及时进行整理、编码、录入、审核、上报。国家统计局直接采用居民家庭的记账资料,分别汇总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最后,国家统计局对各省(区、市)计算的CPI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后,按人口和消费水平加权汇总计算,最终完整的CPI才得以呈现在广大公众面前。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