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振峰:构建阳光财税制度比"税负论战"来得更有意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0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一则人民日报新闻《求证:“中国税负世界第二”说法不实》引发社会的热议与争论,充分说明了我国公众纳税人意识的增强和对公共财政的关注热情。

  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的说法是否科学与可信,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其实,人们更需要关注和探究的应是阳光财税制度问题。

  9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546.3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927.02亿元,同比增长34.3%。应该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动力大部分来源于税收增长。实际上,老百姓关心的并不是中国税负在全球的排名情况,而是中国财政的来源和其投向,人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份阳光的财税“明白账”。

  阳光的“明白账”有两个关键节点,即税收的“来”与“去”的问题。

  先说“来”的方面。财税部门“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是否有必要应该探究一下,目前税收的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合法,税负征收的途径是否公正、合理,财“聚”得有没有过“度”行为,重要的是都做到“颗粒入库”与“该征尽收”了吗?

  公众为什么有如此疑问呢?有数据表明,连续多年,财税收入一直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的时候甚至是成倍增长。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完成77390亿元,其中,税务部门负责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66862亿元,增长20.8%。数据显示,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当年GDP近一倍,即十点五个百分点。(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

  此外,公众还关注社会的富裕阶层和普通阶层的税负分担是否合理,他们的财富收支和税负承担有没有“漏、逃、跑”问题。

  对于我国的财税收入“去向”问题,当前老百姓可能更为关心。

  钱收上来了,又花到哪里去了?政府机构是否有效利用、管理财税收入,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几何,财税支出的结构、具体细节是否公正、公开、透明等等,这些都是公众自然需要关注的内容。

  照理,财政税负收了那么多的钱,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是“腰包鼓鼓”,对公共事业的投入以及民生相关的投入不差钱呀!公众的第一感受应该是幸福的,又何来什么“税负痛苦指数”呢?

  客观现实是,目前财政支出对住房保障、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好像并不“阔绰”,甚至是“捉襟见肘”,社会聚集的财富如何更好地“全民共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税支出是否在全民监督之下,财政支出的渠道和分配领域是否合理等等问题民众也希望财政部门展示出一个“明白帐”。

  当前,中国应对通胀的调控主要手段是紧缩货币政策,面对如此增速飞跃的财税收入,除了加强农业投入、环保水利治理、国防等等必要支出之外,各地政府能否应该“捏紧钱袋子”,各种三公开销应减支增效,与老百姓共抗通胀,过一下“苦日子”,也应考虑一下适度减税,让利于民。

  近日,《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对于福布斯两年半前推出的榜单如今却引发一场论战回应说,“财税制度在任何国家都是会被激烈争论的制度,没有任何一国的财税制度会让所有人满意”。因此,他认为,“眼下关键是要有一个透明的、程序化的、通过财税制度的方式来表达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的方式。这在中国是欠缺的”。(9月20日《新京报》)

  不可回避的是,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尽快构建一套阳光透明的财税制度,对于建设公平、正义、善治的社会主义中国将起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10万亿税负重与轻的辩证思考

  “税负痛苦指数”与“财政收入10万亿”

  财政突破10万亿应对减税产生重大驱动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