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工资集体协商推广难 企业未意识到其积极作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1 13: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工资协商制推广难,信息不对等是关键。经济之声聚焦:工资协商中的信息不对等问题怎么解决?工会怎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代表职工利益?管理部门又该怎样为工资协商保驾护航?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适用,是普通劳动者实现涨工资愿望的法定程序,也是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有效途径。不过一段时间以来,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施行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工资协商信息不对等 制度出台遇阻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效益要和工资挂钩,通过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使职工工资的增长和企业的效益增长相适应。最近有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推行这一项制度已经十多年了,但是由于相关法规比较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所以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

  在一些企业里,今年原材料的价格剧烈波动,企业成本上升,利润明显缩水,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也就无法考虑给工人涨工资了。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实行的是工资集体协商,但实际上隐瞒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把当地法定最低的工资标准作为协商工资的参照,因起点太低而达不到工资协商的实际效果,工会和资方的信息不对等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有企业工会的负责人告诉媒体,自己所在的企业经营良好,老板却声称年年都在亏损,由于企业不肯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和盈利情况,员工们在进行工资协商的时候就十分的被动。员工们想了很多办法,自发统计每天的生产量、销售量,得到相关的信息,以此证明企业盈利这才得到了一些权益的保证。由于劳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工人谈判时拿不出财务数据,这就成了谈判中的一个短板。

  另一方面,作为代表工人和资方进行协商的工会也会受制于很多因素。一些基层工会的干部反映,关系不顺、说话不硬是最大的障碍。

  近年来随着一线劳动者涨工资的预期不断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少地方就都将这一制度纳入了政府的目标考核,并且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进行保障。有一些地方出台规章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深圳经济特区集体协商条例草案原计划在去年的11月三审通过,但是由于企业方面的阻力,这项条例到现在还没有通过。

  ·专家观点

  工资协商中的信息不对等问题怎么解决?工会怎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代表职工利益和资方来进行协商?管理部门又该怎样为工资协商来保驾护航呢?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姜颖作如下点评。

  工资协商对企业员工双方都有利

  姜颖:信息不对等的主要表现是企业这一方不提供真实的经营数据,甚至说故意隐瞒,导致工资谈判难以继续。主要根源在于企业这一方,没有真正意识到工资协商到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劳资关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企业认为工资协商就是要给劳动者涨工资,但实际上涨工资能够极大的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最终能够协调企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最近这两年有一些地方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实际上用工荒最终导致的是企业难以生存。从这一点来看,劳资双方虽然有利益的对立性,但同时也有一个劳动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共生性。如果给劳动者工资过低,最终其实导致的是企业这一方也受到损害。

  信息不对称这个表面的现象,反映出来的是资方没有真正意识到劳资谈判、工资协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实际当中怎么能够促使双方的信息对称呢?有些国家对于信息对称在法律是有明确规定,即资方在进行劳资谈判的时候有义务、有责任必须向工会提供准确的、真实的企业经营的数据,以利于双方的劳资谈判在一个诚信和真实、坦诚的基础上进行。

  工会需去行政化 保持独立性

  姜颖:我们国家的工会是按照我们国家的工会法和工会章程来成立的,主要是在企业这一级以及我们的地方和行业,直至我们的全国形成一个工会系统。工会现在有一些存在行政化的倾向,主要源于企业这个层面。由于工会产生自企业,企业的工会干部又和企业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相应的一些其他关系,导致它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

  工会法和工会章程中都明确规定,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它的基本职责,现实当中大多数工会都是按照这个基本职责去做。但是也确实有行政化趋向的问题,怎么办呢?

  很多地方的工会都在做一些积极的探索,如成立区域性的工会和行业性的工会,并且是通过区域的行业性的集体谈判来覆盖企业的这样一些工会,从而能够扭转本企业工会比较弱的情况。另外在工会体制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如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工会干部,由上级工会把他们派到企业的工会从事工作,这样的话使得企业的工会的干部和工会主席和企业相对的有一定的脱离,保持它的独立性。

  西方国家的工会,确实有它的一些独立性,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认识到劳资关系不仅仅应当关注到它的对立性问题,还要关注到它的相互的依存性,因此现在西方国家很多工会运动已经从过去的劳资对立转为劳资的协商、劳资的合作,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在讲到劳资双方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强调了它的对立性,但是它的相互共生和相互依赖性,我们没有考虑到。劳资协商这个问题,实际上能够从相互的对立找到他们的共同点。通过协商、通过合作达到双方的一个平衡,实现双赢,这是将来我们要借鉴和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