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私”奔 基金经理忙跳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2:01 来源: 信息时报
□专题策划 林燕辉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叶静
基金经理离职潮越演越烈,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340只基金换帅,突破去年的362起显然指日可待。基金经理的频频离职,不仅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也暴露了许多行业问题。目前,仅有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两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超过4年,而浦银安盛、申万巴黎、金鹰基金、中海基金、中欧基金、民生加银等六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时间均不足1年。
就在昨日,又有两家基金公司的三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变更。
基金经理稀缺出现人才真空
虽然头顶高薪的光环,但是基金经理的日子显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轻松,根据巨灵财经的统计,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340只基金的掌门人发生了变更,致使基金公司在人才储备上出现真空。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称,根据他们的统计,当前64家基金公司中,仅有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两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超过4年;而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在3~4年、2~3年、1~2年的基金公司,分别占18%、46%、 23%。浦银安盛、申万巴黎、金鹰基金、中海基金、中欧基金、民生加银等六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时间均不足1年。
而从增聘或接任的基金经理情况来看,大多数都是在短时间担任基金助理、投资助理后迅速提升为基金经理,经验方面比较缺乏,有过任职经验的基金经理显得十分稀缺。
某知名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一年排名偏股型基金后十名的基金中,任职的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为1.99年,而在偏股型基金前十名的基金中,任职的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为4.92年,这一数字是排名后十名基金经理的约两倍。目前内地在任的500多位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的平均岗位年限为2.58年,其中今年新上任的基金经理达到44名。
对此,安信证券基金分析师任瞳表示,在新的基金发行审核机制实施后,由于发行不同类型基金的需要,小的基金公司特别是在非偏股票型基金的人才储备上出现真空。
基金经理多数选择“私”奔
根据记者统计,基金经理离职后,一般有两个去向。
第一组为“私”奔派——弃“公募”、奔“私募”。据不完全统计,“私奔派”组别成员最多,占据离职基金经理的40%。 不过“私奔”到底好不好,其实也是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年某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因为亏损巨大,被持有人当街暴打。
对于“私”奔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是公募基金生存压力过大,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有2个摄像头,一举一动都是在显微镜下。第二是薪酬问题,目前,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由基本工资与奖金两部分组成,至于年终奖,则要全年业绩排名达到前多少名才能拿到,各家基金公司要求不一。“私募基金更追求绝对收益,没有仓位限制,也没有公募基金每天业绩排名的压力,基金经理操作的自主空间更大。”北京一名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管理差不多的钱,干一样的事情,私募可以提取业绩报酬,公募则要看领导和股东的脸色,不少同行心里都多少有些不平衡。”
第二组则属于“回流”派——从券商中来,回到券商中去。
今年4月初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原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王牌基金经理栾杰已经投向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的怀抱,担任投资总监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在栾杰之前,已有多位公募基金投研人才“投奔”券商,担纲起券商资产管理的核心力量。据了解,为尽快缩小与公募基金之间的巨大差距,券商普遍在投研团队的建设上不吝重金。这也改变了多年以来,券商投研人才频繁“跳槽”至公募基金的惯例。
“其实回归券商还是不错的,毕竟券商的压力比公募基金要小得多,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券商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回归之后也有用武之地。”一位行内人士表示。
除上述两种之外,有基金经理离开这个岗位之后,并没有留在这个行业,而是越来越远,记者就获悉某基金经理离职之后,开始了畜牧业的行当。
三大原因致基金经理离职
对于基金经理变动的原因,首先是平台,由于基金行业这几年迅速发展,人才的发展跟不上需求,基金经理已经成了香饽饽,特别是一些业绩不错的基金经理,更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为了把这些基金经理招揽至麾下,各大基金公司也是绞尽脑汁,用得最多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加薪升职。据坊间传闻,排名在前1/10的偏股型基金经理的“转会费”已经高达300万。其次便是另起炉灶,进入阳光私募,“由于阳光私募是绝对收益,根据业绩提成,对于基金经理的激励也很大,所以相对于公募来说更有干劲。”一位从“公转私”的基金经理表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业绩因素应该也是基金经理变动的重要原因。部分基金公司不仅实行年度业绩考核,同时还实行时间单位各有不同的短期业绩考核,而业绩考核不能满足公司要求便容易出现基金经理变动。尽管近期管理层指出不应过分关注短期业绩排名,但短时间内尚难松绑。
比如上述的QDII基金经理,对其离职,公司并没有说明。其实该基金可谓生不逢时,刚刚出生便赶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净值一度下跌70%,近百亿资金化为水。其后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一直在0.8元之下运行。现在欧美的债务危机又波澜四起,该基金再次沦陷,目前的净值在0.54元左右,差不多垫底,基民一片倒戈之声。自然,在这个一切以业绩说话的丛林里,基金经理的日子也不好过,迫于压力下课也不是不无可能。
在昨日记者采访时,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很多时候,基金换管理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般来说,他们考察基金经理的业绩是以年为单位,及格线是前1/2。“如果基金经理连续两年的业绩都在后1/2的话,公司可能就会考虑换人,很多时候基民的情绪也不得不考虑。”
但也有内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近些年由于发展迅速,人才缺口巨大,一些公司虽然搞“末位淘汰”,但大多是象征性的。“对于不合要求的员工,大多都是换岗,一般都会有机会重新上岗。”目前而言,通常是基金经理不胜任,降为研究员,研究员不胜任调去后台等支持部门。但绝大多数人在被“下岗”前都会主动离开,另谋高就。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基金经理的身体状况也是近年离职的原因之一。今年年初,银华基金公司网站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银华-道琼斯88(简称银华88)基金的基金经理杨长清因个人健康原因与2011年1月7日离任并于1月9日在北京病逝,年仅37岁。而在去年,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网站惊现讣告。讣告称,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阿尔法股票基金基金经理、内需动力基金基金经理孙延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5日8时20分在上海去世,享年41岁。
目前,基金行业薪酬水平处于整体较高水平,无数名校毕业生竞相争夺。但实际上基金行业是典型的高负荷行业,无论是投资还是销售,都承受着管理层传导下来的巨大压力,面临着无休止的排名竞争,需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基金公司为其员工提供了心理干预服务,但从业者普遍自视甚高,很少有人主动接受治疗。
从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和基金从业人士病逝的教训中,基金行业也在开始反思基金经理的健康状况。 1分2分3分4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