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虚拟养老院”化解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7:00 来源: 经济日报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2011年春晚,大伙记住了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然而,我国老龄化、空巢化的趋势让“老无所依”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5亿,几乎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养老设施和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服务信息不对称,服务功能薄弱。”相关业内专家说。

  而在苏州沧浪区,一座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的“虚拟养老院”,破解了空巢养老难题。这座由中国电信“搭建”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已吸引近6000位老人入“住”。

  今年78岁、家住里河新村44幢的郑阿婆是虚拟养老院的首批体验者,说起虚拟养老院服务,她感动得手比脚划:“随叫随到,真像一双儿女在身边啊。”最初,郑阿婆每周接受两次服务,包括买菜,洗衣服等家政服务。时间久了,工作人员看到郑阿婆的指甲很长,便主动帮她剪指甲、泡脚等。

  虽然是虚拟的,但服务却是实实在在的。“只需拨打一个电话,专业服务公司人员在老人指定的时间上门为老人提供所需服务。”沧浪区区委书记路军介绍说。

  “专业机构、专业服务、信息化管理”,这是路军为虚拟养老院提出的13字办院方针。虚拟养老院以中国电信通讯技术为硬件支撑,以“居家乐”养老服务系统为技术支撑,以居家养老对象会员制为基本组织形式,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这个信息化系统能把几千位老人的服务信息处理得井井有条。”路军介绍说。通过“居家乐养老服务系统”,可以详细了解辖区空巢、孤寡老人的社会关系、兴趣爱好、健康信息等基本信息,系统还提供了用户管理、话务记录等管理功能,可以自动记录语音信息、自动进行服务回访、自动进行信息提示、自动形成服务工单,自动生成的数据还可以作为考核服务的依据,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管理的主动性与服务质量的可控性。

  虚拟养老让老人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经过3年时间,我们已经积累了辖区内需要提供服务老人的完整数据,包括年龄住址、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和病理资料等,我们员工都是通过制定好的个性化方案来服务的,有些事项甚至比老人的子女还清楚。”虚拟养老院负责人路忠自豪地说。

  在“虚拟养老院”,老人们既享受到机构养老所具有的规范化服务,又克服了机构养老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弊端,还解决了老人儿女们的心理顾虑,可谓一举多得。“一位老人在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生日祝福短信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老人说儿女们都忽略了自己的生日,系统却做到了。”路忠回忆说。

  调查期间,我们遇到了来自河南的参观团。虚拟养老院正成为居家养老的模本在全国推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