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管股东耗资百亿入场 增持股本环比激增66.6%韩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2 09: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管股东耗资百亿入场增持股本环比激增66.6%韩迅

  本报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A股增持之风越吹越烈。

  9月21日,海螺水泥(600585.SH)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螺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增持了公司320.63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06%。

  大股东增持,这在9月份并不罕见。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沪深两市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近1100笔股东增持交易,包括公司控股股东、高管在内共计增持了10.64亿股,累计耗资约115.63亿元。

  其中,9月份以来,共计3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公告,总计发生了87笔股东增持交易,增持3.57亿股,累计耗资约25.08亿元。这一数字较8月份15.05亿元增持额环比增长了66.6%,较7月份11.91亿元增持额增长了110.58%,在今年全部股东增持的金额占比21.69%。

  “增持秀”下股东目的不同

  逢低买入、误操作、增发护航

  在大盘盘旋于2400点-2600点之时,产业资本已经悄然地进行了一轮增持潮。

  在发布了增持公告之后,海螺水泥出现大幅上涨,最终以单日上涨6.61%报收18.54元。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之所以增持潮会愈演愈烈,主要是此前的中报披露期增持受到限制。“而且9月以来市场下跌得很厉害,一般在接近底部的时候增持量都会放大。”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公司控股股东或高管增持行为通常被市场认为是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的信号,因此一旦有大手笔增持量出现,往往该股都会出现阶段性的交易机会。

  不过,大股东或高管的增持真是如此“单纯”么?其实并不尽然。

  7月14日,雷鸣科化(600985.SH)发布公告:公司7月12日接到控股股东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知,淮北矿业于2011年7月7日增持了公司100股。

  此公告一出,一度被市场戏言为“最雷人的增持”,但是记者注意到,这一增持有违规之处。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行为指引》,相关股东应当在首次增持行为事实发生之日,将增持情况通知上市公司,由上市公司在次日发布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

  也就是说,淮北矿业应当于7月7日增持当日通知雷鸣科化,但事实上却在7月12日才通知。

  雷鸣科化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淮北矿业的账户自创建以来没有进行过交易,淮北矿业的操作人员尝试账户能否进行操作,因此就买入了100股,以此来测试账户能否顺利交易。

  或许是为了弥补增持一手的尴尬,淮北矿业2011年7月7日至7月18日期间增持了162.7321万股,但遗憾的是,雷鸣科化的股票自7月19日报收14.8元之后一路下跌至今,股价已经跌至13.31元。

  和雷鸣科化“误打误撞”的增持一样,很多公司股东增持并非真的因为“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比如,鄂武商A(000501.SZ)第二大股东浙江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在4月14日对公司的增持。

  “这一增持的目的明显就不是因为股价被低估,或者看好公司发展,而是双方争夺控制权。”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连续增持,导致武汉商联也被动增持,那么二级市场上股价肯定会上涨,对于浙银投来说,现在随时减持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还有的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目的更为明确——增发。4月27日,中天科技(600522.SH)控股股东中天集团于2011年4月25日、26日增持了公司324.56万股,;在4月27日至5月12日期间,中天集团又增持了170.5038万股;5月23日、24日,中天集团再度出手增持452.9226万股。

  几番增持之后,中天集团在二级市场上增持了近950万股,但是其业绩依旧表现平平,一季报显示业绩同比下滑近20%,半年报显示扣除非经

  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7.48%。这一增持目的何在?

  “还不是为了增发护航的。”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中天科技去年7月就通过了增发8000万股的方案,“当时增发价是20.9元,后来改为23.8元。结果,中天科技因为一季度业绩太差,股价一度跌到22元左右,如果不出手增持给市场点信心,很可能会继续下跌”。

  为增发实施“增持护航”的还有大唐发电(601991.SH),其控股股东大唐集团5月6日增持了233.55万股。大唐发电在去年11月底也获批10亿股的增发方案,每股增发价为6.74元。但大唐集团耗巨资增持也没有能挽救市场对其的看法,目前4.6元的股价较增发价已经跌去30%。

  机构:增持需冷静对待

  相比而言,高管增持带来的推动力更大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增持,机构们显得非常冷静。

  “大股东增持,关键还是要看公司质地如何,是不是真有发展前景。光是忽悠说未来12月继续增持的,大多都不能相信。”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有一些公司股东增持后会表示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但实际情况是,其仅仅在少量增持后,大多数就按兵不动了”。

  大唐集团承诺未来12月会增持不超过2%,但是其自5月份首次增持之后再无动静,而那次增持占比仅为0.02%。无独有偶,中天集团在中天科技增发顺利完成以后再无增持动作。

  “现在的股价或许还不是他们心里的底部。他们原本是想不花什么代价就稳定股价,方便未来减持。可惜的是,基金经理没有那么傻。”上述基金经理不客气地表示。

  平安证券研究员蔡大贵也认为,高管增持对公司业绩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盲目地跟风参与高管增持后的二级市场未必能获得收益。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长江电力。WIND显示,今年股东、高管增持股数排名前十笔的交易中,有五笔均为长江电力第一大股东三峡集团增持,但是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却连续下挫,表现不佳。

  相比较而言,高管增持给公司带来的推动力更大。

  5月6日,兴发集团(600141.SH)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股票合计17.26万股,成交价格在20.30元至20.62元之间。

  随后,兴发集团的半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22%,业绩增长以及高管增持的利好使得兴发集团5月末的19元一路上涨到目前的25元左右。

  还有中国北车。9月6日,中国北车(601299.SH)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总裁、职工董事、监事会主席、副总裁、董秘、总工程师等9人合计增持了69.45万股。高管增持方案一经披露,中国北车立即止跌,截至9月21日,该股已经上涨至4.81元。

  “高管增持之后,往往会带动股价上涨,尤其是那些高管增值比例高的股票,很多人都会在高管增持之后跟风。在熊市年份,这种现象可能会更为明显。”蔡大贵认为在市场情况不好的情况下,高管增持还是能够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

  上述自营投资经理坦言,虽然产业资本或高管近期增持增多,也许是认为股价已具有投资价值,甚至是低估。“但并不意味着大盘就立即见底,而是还可能惯性下跌很长一段时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