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福建省南安市:"大手牵小手"迈向"新三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8: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9月18日,当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被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拂过时,吴金斗老人就来到了村里的农家学堂,给院子里的树浇水、打扫庭院。他把旧的板报摘下来,换上前一天晚上刚创作的闽南农家歌谣《移风易俗树新风》:全社会要齐发动,讲究科学树新风……吴金斗自豪地告诉记者,从党的方针政策,到文化、科技新闻,他都能转化为闽南独特的民间歌谣,然后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在农家学堂的文化长廊上。

  吴金斗今年72岁,原是霞美镇丰州中心小学的校长、全国特级教师。退休后,他担任了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后来又成为金山村农家学堂的负责人。金山村的农家学堂,是在吴金斗等一批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张罗下建成的。“在金山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很多,剩下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到了周末和假期,孩子们无所事事,这样的课余生活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我和村里几个退休的老人商量,办起了这个农家学堂。”吴金斗说。

  金山村的农家学堂占地30多亩,记者跟着吴金斗老人走了一圈,穿过了一条贴满乡村小报的文化长廊,经过了文体馆、农耕博物馆、村史馆等房舍后,又翻上一座小山坡。山坡上鸟语花香、郁郁葱葱,这里面多种花草都是村里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栽种的。

  在农耕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水车、打谷桶等50多件传统农业工具,还有闽南地区特有的烤龙眼干灶、甘蔗榨汁桶等副业生产工具30多件。吴金斗告诉记者:“这些老物件原汁原味地再现了金山村农耕及生活器具的演变历程,是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

  村史馆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把金山村的历史风貌、革命岁月、创业发展、先进人物以及新农村建设成就展示得清清楚楚。听金山村的村民说,这个村史馆是在南安市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6间小土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现在可以帮助大家了解金山村从农业经济到现代经济、从贫穷到富裕的发展历程,具有特殊意义。

  上午10点左右,一位大嫂带着两个孩子走进了农家学堂的阅览室,两个孩子一进屋就在书架上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今年上小学六年级的吴思懿翻开一本书法字帖,坐在阅览室的书桌上练起字来。她告诉记者:“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有时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隔壁的棋牌室下棋,有时候在小山坡上的生态公园和爷爷奶奶学习种花、种菜,有时候就在阅览室里看书学习,有了农家学堂以后,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

  一个小村庄拥有这样一所规模大、形式新、内容全的农家学堂,记者忍不住向吴金斗老人打听,村里当初是如何决定批下这么大的一块地来开办农家学堂的?这个学堂的日常活动经费有多少?

  吴金斗老人解释说:“这块地原先是废弃的旧校舍、旧庙堂,我们几个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向村里提出建设农家学堂的想法后,村里非常支持,出资在这里建起了农家学堂,每年补贴十几万元的活动经费。从最初简单的文体活动中心发展到如今以农家学堂为中心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这里倾注了许多人的大量心血,凝结着我们对下一代的希望。”

  金山村党支部书记吴金荣把这种空巢老人帮带留守儿童的形式形象地称为“大手牵小手”。“老幼同乐同进步,这是金山村在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如何搞好文化建设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也许前期的投入要大一些,然而想到下一代的需要、想到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金荣说。

  记者乘坐的车子驶离金山村时,耳畔又响起了镇党委书记黄维德为我们诠释的那个“新三农”的概念:“看到金山村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新农村;看到‘大手牵小手’的温馨场面,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新农家;看到吴金斗等为了农村文化事业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一群人,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新农民!”

  (责任编辑:曹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